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文章内容

华为 自动驾驶 车型_华为汽车自动驾驶等级

tamoadmin 2024-08-27
1.请问一下,常见的汽车自动驾驶平台有什么?2.华为公布自动驾驶道路体验,你认为怎么样?3.国内首个获得ASIL-D认证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来了4.自动驾驶t

1.请问一下,常见的汽车自动驾驶平台有什么?

2.华为公布自动驾驶道路体验,你认为怎么样?

3.国内首个获得ASIL-D认证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来了

4.自动驾驶tier1都在做什么?北京车展探访黑芝麻、华为、镭神智能

5.华为: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比特斯拉牛!迎来的不是喝彩而是嘲讽

6.“不造车”的华为,会在汽车业内掀起怎样的波澜?

7.华为自动驾驶,究竟是不是第一,来对比下百度、特斯拉、滴滴等

华为 自动驾驶 车型_华为汽车自动驾驶等级

问界的宣传从原来的“AITO问界”替换为了“HUAWEI问界”,让问界就是华为汽车的看法传播开来,问界与华为的关系仿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过在问界M5这台车上,到现在都有一个特别矛盾的点,就是华为余承东给它开发布会,放在华为手机店里买车,用着华为鸿蒙座舱,华为成分非常高,可就是没有华为的那套能达到L3级硬件水平的智能驾驶系统。

华为的这套智能驾驶可以说是华为Hi给其他车型赋能的最关键的软硬件,可与华为“最亲”的问界M5到现在还在用着最基础的L2级驾驶,不过从最近的工信部申报图中,我们看到了搭载激光雷达的问界M5。

问界M5加了激光雷达,但只是“丐版”华为自动驾驶?

新款的问界M5头顶上的激光雷达,无疑向外界传达着它在智能驾驶方面能力的提升。目前的问界M5车型的驾驶用了博世的L2级方案,用了一个单目摄像头,还有3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这套硬件只能让问界M5实现一些基础的ACC功能,无法实现领航等高阶驾驶功能。

新款的问界M5可能将用一套华为自研的驾驶方案,从申报图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新款问界M5除了加装激光雷达之外,还有后向和侧向的感知摄像头,前视的摄像头也变为了双目视觉,这样的硬件其实已经是目前高阶驾驶中的一个很标准水平了。

至于这颗激光雷达,问界M5大概率会使用华为的那颗装配量最大的等效9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也有人说可能是速腾聚创M1,因为速腾聚创在去年与赛力斯达成了合作,但是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更有可能会搭载到新款的赛力斯5上。而华为这款等效96线的激光雷达还装配在了阿维塔11和极狐阿尔法S华为HI车型上,当然它们用了3颗,而问界M5上只有1颗。

至于核心的计算单元方面,问界M5可能会搭载单板的MDC610,算力200Tops,对于它使用的这套硬件来说,是比较能胜任的,目前使用单板MDC610的还有哪吒S,使用双板MDC610的有用了4颗激光雷达的沙龙机甲龙。MDC610算是目前华为自动驾驶计算单元中,一个中等级别的产品,再往上还有MDC810,往下还有MDC210,不过从MDC610开始,已经有可以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硬件能力了。

相比之前使用博世L2的问界M5来说,用上MDC610+1颗激光雷达的这套方案,应该可以让新款M5实现高速的领航驾驶功能,因为在感知方面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了。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华为并没有把那套最王牌的带有城市NCA功能的自动驾驶硬件给问界M5配上,那套系统使用了3颗激光雷达,前视的4目摄像头,各个方向的感知几乎已经都武装到牙齿,并且搭配了单板的MDC810芯片,算力达到了400Tops。

目前这套3颗激光雷达+MDC810方案,已经在阿维塔11和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上实现了高速和城市的驾驶,并且从不少用户的实际反馈和一些媒体的实测来看,这套系统的稳定性和表现都要比蔚小理现阶段的高阶驾驶的体验要更好一些,由于非常充分的感知冗余,以及充足算力的加持,还有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发优势,虽然这套系统目前的装车量并不大,但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厂家重视起来。

不过这套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贵。由于阿维塔11全系都搭载了这套系统,我们看不出这套系统的大概价格,但是从极狐阿尔法S上我们可以大概看得出来,拥有这套驾驶硬件的车型比普通车型贵了近8万元,价格突破了40万元。如果在现款的问界M5车型上,加上这套最顶的系统,那么问界M5的全系价格应该不会低于30万元,顶配很有可能突破40万,这样一台增程式的中型SUV要是卖到了这个价格,会变得非常没有性价比,会让不少人觉得不值这个价。

加1颗激光雷达,已经是问界M5的极限了?

所以你会看到问界M5只加装了1颗激光雷达,而且也没有使用更高阶的驾驶软硬件,这也就预示着问界M5的驾驶能力上限不会特别高,应该只能实现高速的驾驶,城区的驾驶功能应该不会搭载。

当然,只加装1颗激光雷达也与问界M5的自身架构有关系,问界M5车型和大众的MLB-EVO平台可能有着说不清的关系,这是一个燃油车平台,而且智能化的底层冗余度并不高,而在一个燃油车的平台上,去加装这些高阶智能化的软硬件,本就比较艰巨,特别是搭载高耗能的激光雷达,以及多路摄像头,这一平台上的大众集团车型,虽然也有搭载激光雷达的,但是都是线数很低,而且不用这些激光雷达去实现高阶的驾驶。

而问界M5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颗激光雷达,可能已经是这一平台能力的上线了,而华为却能借助这一车型上的驾驶表现,向更多的车企去宣传自己的这种较低成本的驾驶解决方案,因为毕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使用MDC810的最高级方案,并不是谁都用得起,而双MDC610的方案也没有什么性价比,而单板MDC610+2颗激光雷达的哪吒S车型,可能并不会很走量,难以打出名号,所以在问界M5这种还算比较走量的车型上,推出这种入门级的华为自动驾驶软硬件,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宣传机会。

这套硬件入门级的产品,应该可以比较容易地加装到一些价格较低的新能源车型上,还有燃油车型上,用这套硬件去取代Mobileye和博世的L2,提升车型整体的智能化水平,也能够提升一些车型的溢价空间。

总结

加入了这套华为入门级驾驶软硬件的问界M5车型,价格方面可能会提高2万块钱左右,但是这也可能让问界M5变得更好卖。有些网友会把问界称为“遥遥领先”牌汽车,因为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介绍问界车型时,几乎一直都在说车型的软硬实力遥遥领先,但是到了智能驾驶这部分却是一笔带过,几乎避而不谈。

目前在售的问界M5的智能驾驶无论是在华为系车型中,还是在主流新势力的车型中,都几乎是垫底的水平,鸿蒙车机再怎么流畅顺滑,也掩盖不了它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硬伤的事实,在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时,这些硬伤能掩盖一时,但是随着其他新势力车型都变得更强,特别是自己“家里”的产品还特别光芒万丈的时候,就必须进行改变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请问一下,常见的汽车自动驾驶平台有什么?

现在的华为手机业务,几乎已经被美国逼上绝路了。具体原因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情况是,麒麟芯片已经无法继续量产,华为手机欧洲业务在谷歌的封禁(禁用GMS框架,这是海外所有安卓机的生态核心,华为正在研发HMS替代,即鸿蒙系统)下遭遇重创,最近华为为了保生存,还把旗下最著名的手机子品牌荣耀分割出售(荣耀的接盘方实际上是深圳市)。

在如此状况下,外界对于华为这家技术立身的企业的未来会怎么发展有着很多讨论。而最近的一系列舆论动态看来,华为在手机业务重创下,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市场。

华为辟谣绝不造车,但相关布局早已完成

最近越来越多媒体开始疯传,华为准备造车。但华为官方对此事的回应非常决绝,他们表示华为绝对不会造车。甚至于有媒体爆料,华为内部定了规矩,谁敢再讨论造车这个话题,立马调离岗位。

事实上华为作为IT行业的巨头,直接以制造商身份进入汽车行业,并非明智之举。其一,如今的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即便是华为入局,竞争力仍然存疑。其次,以制造商身份进入汽车制造业,光是启动资金和投产新车所需要的钱就超过百亿人民币,华为当然有这个钱,但总的来说,造车并不是华为现阶段需要考虑的事情,华为官方辟谣绝对不造车,也非常合理。

但这不意味着华为在汽车市场上没有布局,实际上华为目前在汽车前沿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技术上的造诣,已经足够让它在未来深度绑定汽车行业了。2020年北京车展上,华为展出了一整套完整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同时华为也表示,L5级的系统也接近完成。

在北京车展上展出的这套自动驾驶硬件里的所有部件,全都是华为自研的。这和目前市面上所有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零配件基本依赖进口都不一样。而且在自动驾驶最核心的处理器部分,华为的优势也很大。

华为的强大是你想象不到的

华为自己的麒麟手机芯片里,最强大的部分其实不是CPU,也不是GPU,而是NPU,即神经处理单元,也就是AI模块。麒麟芯片的AI模块的强大,是同时期所有手机SOC里仅次于苹果A系列芯片的存在,性能和计算效率比高通,MTK和三星的都要明显更高一截。

这个AI模块,就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所最欠缺的。AI性能的高下,直接决定整套自动驾驶系统的效能。而现在,华为已经完成了把AI模块和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深度融合。这就意味着,未来即便L4级自动驾驶系统普及,华为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众多方案里效能最高,而且成本最低,最不容易被卡脖子的系统。

而且华为早就开始布局的鸿蒙系统,也可以适配车机(HMS1.0就已经可以了,现在2.0版本只会适配得更好)。这样一来,华为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从自动驾驶全套技术,人机互动界面到整车智能化,整车互联化的全部能力。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优势。硬件部分完全打通的,还有nvidia和高通,但软硬件完全打通而且深度融合的,目前市面上能做到的,只有华为一家。

我用一段简单的文字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华为在智能汽车上的技术优势之大。现在你要做一台智能汽车,你首先得做全套硬件,你得去找高通三星,人家上来就是狮子大开口。接着你得搞定软件,你可以去找百度(apollo),找阿里(斑马)或者谷歌微软。好了,东西都齐全了,你认为就完事了吗?

不,你还得做适配,这个就要命了。适配做不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用户能骂到你道歉。适配做好了,车企自己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搞,还有试错风险,舆论崩塌的口碑风险。这样一来整个智能系统的分摊成本就很高。如果华为正式入局之后,直接卖给车企的,就是已经高度完善,可用性极高而且绝不会有供货问题的打包方案。你设想一下这对于车企,对于车子的零售价会有什么影响?

可以说,未来华为一旦正式入局汽车,对其他相关企业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次降维打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公布自动驾驶道路体验,你认为怎么样?

1.华为MDC810平台

华为在2021年4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MDC810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算力超过400Tops,并且在量产的北汽ARCFOX极狐阿尔法S上搭载,华为的方案已经通过了ISO 26262 ASLD认证,可满足RoboTaxi等自动驾驶乘用车的应用场景,从侧面体现了华为强大的工程化落地能力。

2.英伟达DRIVE X Pegasus平台

根据英伟达官方提供的资料,NVIDIA DRIVE X PegasusTM使用两块 Xier 系统级芯片和两台 NVIDIA TuringTM GPU 的强大功能,实现了320 Tops的超级计算能力。该平台专为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系统而设计和打造。英伟达目前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众多的合作伙伴,很多深度学习的算法都是基于CUDA实现的,其GPU的设计能力一骑绝尘,因此十分被看好。

3.宸曜科技GC系列GPU运算工控机

宸曜科技是X86架构的工业级宽温型车载嵌入式工控机设备提供商,为自动驾驶和CUDA计算等提供理想的硬件解决方案,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便是用的此种计算平台,但是宸曜科技只是设备集成商,本身只开发了一些独特的散热设计、可靠的电源输入以及一些抗震设计等,核心器件全部外部购,例如需要购Intel的处理器和Nvidia的高性能显卡等等,因此尚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4.恩智浦的BlueBox3平台

BlueBox 3.0是NXP最近推出的旗舰安全汽车高效能运算平台,主要包含Layerscape系列中性能最高的LX2160A多核处理器、恩智浦最新的网关处理器S32G274和Kalray的MPPA(大规模并行处理器阵列)处理器。能够缩短设计人员的产品开发周期,目前正在做商业推广,由于目标是面向L2+的自动驾驶,竞争力相对较弱。

国内首个获得ASIL-D认证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来了

华为既然能够把这一次的无人驾驶发布到网上,说明对于这一次的事业还是非常满意的。而根据华为在这一次的宣传会上提到的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在这一次的无人驾驶当中,搭载的主要都是由华为自行研发的一些操作系统和平台。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华为的这次道路体验是非常不错的。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无人驾驶的未来。

第一,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

华为在这一次的无人驾驶方面就直接表示,在目前这个行业,他们已经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在这一次搭载的激光雷达极狐阿尔法表现可以说是极为出色的,不管是在转弯以及红绿灯,还有礼让行人方面都做的非常的不错,全程没有任何人员操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初级版的自动驾驶,同时也能够在城市区域内驶用。

第二,如何看待这一次华为公布的?

从这一次华为公布的可以看出,在经过很多路口的时候,汽车自动驾驶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有一些专业人士就指出,现在已经达到了第三等级。而且从目前华为所展现出来的竞争力来看的话,他们把自己的主要研发水准都投放在了信息的传导以及数据的分析上面,在未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三,如何看待自动驾驶的未来?

首先在这里可以肯定的说,自从驾驶在未来肯定是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的。而在这方面华为是走在前端的。虽然在此前华为就直接表示自己不会去制造汽车,而是选择将技术跟其他制造行业相融合。而他们这个思路很明显是非常正确的,不仅降低了自己的资金成本,同时也能够增加其他企业的试错,从而能够保证自身的利润以及未来的发展。

自动驾驶tier1都在做什么?北京车展探访黑芝麻、华为、镭神智能

近日,华为官方宣布,其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成功获得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ISO 26262 ASIL-D),成为国内首个获得ASIL-D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同时该内核已于2019年9月获得Security领域高等级信息安全认证(CC EAL 5+),标志着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已成为业界首个拥有Security & Safety双高认证的商用OS内核。

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是目前欧美和国内高安全行业的强制准入标准,其对产品的开发流程管理、安全架构设计、安全编码和安全测试等方面有极苛刻的要求。

截止目前,华为智能电动(mPower)、华为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均已先后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ASIL-D认证,但不同的是,这三者是研发流程和管理体系认证,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是产品本身获得车规功能安全ASIL-D认证。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功能获得安全ASIL-D的认证,是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重大业务进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比特斯拉牛!迎来的不是喝彩而是嘲讽

这次北京车展,亮相的新车实际上并没有很多,但自动驾驶业界的几家tier1却是动作频频。我们也实地走访了业内的几家关键厂商,对它们近期的动向做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9月28日,在北京车展零部件展区,黑芝麻现场发布了名为FAD(Full?Autonomous?Driving)的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性能直接对标英伟达?Xier、特斯拉FSD平台。

黑芝麻智能科技发布的FAD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基于两颗华山二号?A1000芯片的级联方案打造,算力可达80TOPS-140TOPS,整体能效比高达?6TOPS/W。

官方表示,双芯片的FAD平台具备感知、定位、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以及车辆控制功能,可以满足包括TJP?(Traffic?Jam?Pilot)、HWP(High?Way?Pilot)、CP(Car?Park?Pilot)等完整L2+/L3级智能驾驶场景的需求。

从现场展示的产品来看,该平台电路板面积比较大,两颗华山A1000芯片十分醒目,同时其散热片面积也非常大。从现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平台由于能效比较高,所以可以实现被动散热,无风扇设计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稳定性。

据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该平台是与一汽集团合作开发的产物,故一汽集团产品如红旗或将率先用这一平台,同时其他品牌也在与黑芝麻商洽中。

据悉,未来黑芝麻还会提供四芯片组合的方案,算力将达到280TOPS,可支持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场景。

同日,在零部件展馆镭神智能发布了车规级CH系列混合固态激光雷达CH120和CH64。分别具有120线和64线,以灵活地契合不同自动驾驶细分应用领域对视场角、分辨率等具体需求。

CH120为镭神CH系列最新推出的产品,属于120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水平视场角为60°,垂直视场角-13°~7°,探测距离可达250米,精度±2厘米,测点速率可达40万点每秒。

CH120严格按照车规级标准设计,整体重量约2.15kg,可在-40℃~85℃的环境下工作,且功耗仅为10w。

与CH120相比,CH64体积更小、成本更低,重量约1.5kg,且水平视场角更大,可达120°,垂直视场角为-13.33°~7.67°,可灵活嵌入在各式车辆中。

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外自动驾驶公司提前拿到了CH120和CH64,并在矿卡、重卡、集卡、物流车、大巴、小巴等商用车上进行验证和测试。

在现场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中笔者了解到,目前镭神智能也在与多家整车厂商进行接洽,如理想的下一代新车就极有可能搭载镭神智能的固态雷达,这也意味着理想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平台或将用传感器融合技术。

在9月25日的展前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智能车云服务2.0、Harmony?OS智能座舱、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等解决方案。

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用了统一的硬件π架构,提供48~160?TOPS强劲算力,其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可覆盖L2+~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其中,MDC?210拥有48TOPS的算力,主要面向L2+级自动驾驶,MDC?610可提供160TOPS算力,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二者均满足车规级安全要求。

据悉,华为的MDC解决方案,集成了华为自研的Host?CPU芯片、AI芯片、ISP芯片,并通过底层的软硬件一体化调优,在时间同步、传感器数据精确处理、多节点实时通信、最小化底噪、低功耗管理、快速安全启动等方面领先业界,平台硬件遵循传感器、执行器等主流接口标准。

此外,在华为展台还展出了华为自行研发的多种零部件,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双目摄像头以及广角镜头等等。

在北京车展上,地平线为我们带来了征程2的迭代产品——征程3国产芯片。

据介绍,征程3用16纳米工艺,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2.0架构,AI算力达到5?TOPS,典型功耗仅为2.5W,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拓展性强、安全可靠的特点,支持高级别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高级别自动驾驶及众包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

官方人员表示:“征程3具有极高的AI算力有效性,能耗比超越多款行业主流芯片,而且具有出色的图像接入和处理能力,不仅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分类、像素级分割等功能,也支持对H.264和H.265格式的高效编码,是实现多通道AI计算和多通道数字录像的理想平台。”

此外,地平线宣布即将推出性能更强大的征程5车规级芯片,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单芯片达到96?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192-384?TOPS算力,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并满足汽车行业最高安全级别ASIL?D要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不造车”的华为,会在汽车业内掀起怎样的波澜?

我们都知道,华为是我国最强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引以为傲的成绩,尤其是在通信、手机、芯片等领域,每年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以上。

2010年,华为首次入选世界500强,当时任正非说:“华为,不仅仅是500强”。过去十多年里,华为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切:3名、351名、315名、296名、285名、228名、129名,83名,72名,61名,到今天第49名!所有的数据,都在说明华为正在一步一步变强。

华为的强大,甚至让西方国家忌惮,因此美国多次修改贸易规则,致使华为在手机、芯片等领域受到严重的打击。华为就此倒下?显然不可能!虽然没有了手机业务,但华为已经在积极扩展新的领域,而且在新领域里做得可能更好。

4月12日,在2021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答媒体的提问时,徐直军表示,即将在上海发布的极狐阿尔法 S ,能够做到在闹市无干预自动驾驶一千公里,他自信地表示“这比特斯拉好多了”。本应该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结果却迎来不少人的冷嘲热讽。

特斯拉的优秀我们不可否认,2003年特斯拉在美国成立,是一家从事电动 汽车 及新能源公司。在电动行业里可以说是先驱者,最被大家熟知的产品就是,特斯拉电动 汽车 。虽然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很先进,但并不是不可超越的。

2020年,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开始生产,销量大增。随着销量大增,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根据数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特斯拉至少发生了218起事故,尤其是近几年,2020年至少发生了55起事故。2021年只过去三个多月,中国已发生9起特斯拉事故。

“失控”是特斯拉事故主要原因,其自动驾驶系统因此遭质疑。然而,特斯拉公司一直消极回应。被我所熟知了有:“充电有问题,甩锅给国家电网”,“刹车失灵,甩锅给地面湿滑”,“加速异常,甩锅给车主操作不当”等等。

特斯拉官方在中国共回应过14次,其中11次回应中,特斯拉表示车辆本身没有系统性故障,包含9起失控事故和2起起火事故。

以上的种种数据,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特斯拉电动车并不完美,至少现在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当徐直军说出“这比特斯拉好多了”,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华为又在吹牛。我就来扒一扒华为到底是不是在“吹牛”。

华为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其实底气十足,目前在智能 汽车 研发上投入超过10亿美元,已经深耕多年,且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2021年1月的时候,华为把激光雷达卖成“价”。马斯克突然坐不住了,他一直是激光雷达的反对者,他曾公开炮轰“谁寄希望于雷达谁就注定失败”。原因就是因为激光雷达太贵了,动辄就要几千上万美元,不太可能成为普通 汽车 标配。

华为为什么自动驾驶进展很快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把雷达成本降下来了,第一步降到200美金,以后有可能降到100美金,那就完全没有普及压力了。说白了还是硬件研发能力的差别,带来了路径选择的差别,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差别。

激光雷达,可以做到实时动态的分析路况,甚至可以做到3D建模,动态还原。AI系统通过返回的数据控制 汽车 驾驶,精准度更高,不需要所谓的大数据。而特斯拉拥有几十亿公里的驾驶数据,在激光雷达面前优势荡然无存。

华为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地点就在武汉的光电研究所,该研究所有1万多人,专注于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目标是在短期内造出100线的激光雷达,目前商用的是96线的激光雷达。

根据小鹏 汽车 发的一个数据,在百公里接管次数方面,特斯拉是1.03次,小鹏是0.96次,而华为是一千公里0次,那么差距确实蛮大。目前华为也自称技术到了L3级别,所以华为领先特斯拉也并不奇怪。

很多技术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站在制高点,发展相关的产业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你会打“安徽”,不管是“上海”,还是“四川”,只要别人指点一下,你就学会了。因为你已经掌握了的深邃,万变不离其宗。

为什么国产芯片发展了那么多年都发展不起来,而华为在几年时间里就设计出麒麟芯片?还不是因为华为掌握更高的技术,尤其是在硬件、通信等方面。

可能有些人还记得,90年代安装一部电话机费用都好几千块钱,等华为研制出程控交换机后,安装电话机基本上免费。任何一个高 科技 产品,核心技术在西方国家手里的时候,卖给我们都是天价,等我们研制出来的时候,就是我们享受的时候,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企业做的好,我们要喝彩;企业做的不好,我们要鞭策,而不是一味地喝彩或者鞭策。

有些人,是时候该把背上的那层厚厚的“灰尘”抹去了,该站起来说话了!

华为自动驾驶,究竟是不是第一,来对比下百度、特斯拉、滴滴等

11月25日,华为内部发出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文件。文件中,华为又一次明确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华为之所以再次强调不造车,与最近“华为要造车”的舆论分不开。

11月14日长安汽车举行的品牌日活动上,长安汽车宣布正在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并且目前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即将进入量产。

此后,迅速传出了华为汽车已经造出的传闻。传闻称,华为汽车明年底上市,12月或明年一季度发布。这款新车是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设计师是原保时捷总设计师,定位为跨界类SUV,定价为20万~40万元,自动驾驶可实现L4级别(小鹏目前接近L3)。

此消息一出,在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多股股价震动。其中,长安汽车当天开盘走强,9点57分强势封板。

但华为的一纸文件,瞬间击碎了华为造车的传言。

不过,很多人心里依旧有着疑问:“华为不造车,在汽车行业该怎么干下去?”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华为方面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

2019年上海车展第二天举行的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进行近半个小时的演讲,详述了华为在汽车出行领域的业务布局。徐直军指出了华为在汽车方面主要在做的几件事,主要是在四个方面的汽车解决方案,分别是:

1、链接:提供4G、5G的通信模块。

2、计算平台:计算大脑,用于自动驾驶、模拟仿真等。

3、华为云:提供名为八爪鱼的自动驾驶训练平台。

4、智能终端生态和车结合:实现全场景智能生活,这方面主要指消费者业务和汽车生态打通。

徐直军说,华为在智能联网电动汽车市场,主要是基于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最后他总结出三句话: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在ICT领域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其核心技术优势大致包括:芯+OS+AI算法+云+传感器。

1.芯:海思通用五大类芯片,为汽车芯蓄力,包括AI芯片昇腾系列、CPU鲲鹏芯片、手机SOC芯片麒麟系列、5G基站芯片天罡和5G基带芯片巴龙、联接芯片凌霄系列;

2.OS: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储备基础软件技术,转化为汽车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以及跨域集成软件框架Vehicle?Stack;

3.AI算法:依托昇腾AI芯片+AI机器学习算法基础实现计算的快准巧;

4.云:依托昇腾+鲲鹏等芯片,实现无时无刻的云服务;

5.传感器:布局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2019年5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签发了文件,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组,并将业务方向划定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板块。这也吹响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集结号"。

华为推出了车载系统"HiCar",华为HiCar是为汽车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互联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门、车窗、车灯,空调等,还包括加油、违章提醒、路况提醒、停车位牌照寻车等。

华为预计,2021年,HiCar将在500万台车中进行预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随着时间的发展,未来希望所有在马路跑的车都能支持HiCar。"

事实上,HiCar只是华为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一大缩影。目前,华为在车载硬件模组、芯片、软件、自动驾驶、5G通讯等方向均有相关业务的布局。对于广大车企而言,华为虽然不会造车,但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合作伙伴。

不参与整车制造,并不代表华为不涉足汽车领域。恰恰相反的是,华为造的正是汽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可谓迅猛。

华为此次强调不造车,算是给舆论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也是给合作伙伴和业内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很多人猜测,华为不造车只是时候未到,但至少在此次文件生效的三年里,华为还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一面坚实的技术后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众所周知,自从华为在阿尔法S这台车上秀出了自动驾驶技术,且很多媒体进行了实际路测之后,自动驾驶领域就像投入了一颗。

华为自己称自己绝对是第一,而网友们也认为华为肯定是第一,毕竟华为这个品牌过去给了大家太多的“信仰”了。

而同行,却有点不服,比如王兴的评论,百度的评论,还有小鹏 汽车 、理想 汽车 对华为的自动驾驶也都表了态,并不那么认为就是第一。

那么华为的自动驾驶究竟是不是第一?说真的, 这个还真不好说,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动驾驶技术,也类似于文一样,不太好直接比较看谁第一,这真的不像卖手机,直接看销量即可。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将相当的技术、进展等情况,进行一下比较,至于究竟谁第一,谁落后,就见仁见智吧。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级,分别是L1-L5,目前的市面上驾驶技术,一般处在L2,不过有人 说自己是L2+,有人说是L2.5,也有有人说是L3,

但其实,严格的来讲,目前量产的技术都还处在L2-L3之间,说是L2.5算是比较恰当的。宣称什么L4的,肯定是吹牛。

因为在L4里面,要 覆盖条件较为规范简单的高速和城市环线,还要能满足城市内部复杂道路的情况。同时还要能够实现在车库、充电站等地,也实现自动驾驶,还要能远程取车,自动充电这些,才算L4。

接着说路试情况,这个可能很多人不服,称测1亿公里也没用,只要是好的,量产即可。但其实在国外不是这样的,国外必须要路测多少公里,接管率达到什么程度,才允许量产的。

国内也有很多企业一直在路测,比如百度、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华为也有路测,但做得比较少。目前路测最多的是百度,已经测了1000万公里以上了。至于特斯拉,用户已经路测了50亿公里了,因为卖出了那么多车。

接着说最具体的技术,华为秀出来的技术,称是L4,目前主要我是感觉在行车上面。而百度 Apollo的“双A”方案,即ANP智能领航+AVP自主泊车,依赖A pollo的自动驾驶量产引擎,实现“全域自动驾驶”功能,也是L4,百度的目前也量产了,在威马W6上实现了,且上市了。

相对应而言,百度的 Apollo在L4的场景之下,覆盖的更为全面,华为的按照小鹏来讲,还只能算是半量产。

当然,正如前面所言,自动驾驶这事嘛,其实不好决出第一来,因为方案不一样,只能说百度、特斯拉等企业积累很深,而 大疆、华为等公司开始入场,虽然全面性上有待时间来追赶先行的百度Apollo,但后来者同样不输前行者,来势汹汹,对消费者、对市场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