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14999_小米汽车热度下降太快怎么回事

tamoadmin 2024-09-07
1.小米又要造车了?这次能行吗?2.小米刚宣布造车,央视泼冷水就差点名雷军,友商员工都是什么态度3.小米做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1.小米又要造车了?这次能行吗?

2.小米刚宣布造车,央视泼冷水就差点名雷军,友商员工都是什么态度

3.小米做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

小米汽车14999_小米汽车热度下降太快怎么回事

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并在当晚举行了发布会。针对于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访时,袒露了不少关于为何造车及未来的。

央视 财经 报道,雷军表示集团在决定是否进军造车行业这个问题上困扰了很久,在做出造车这一决定时,是已进行了将近75天的大量调研,调研显示支持小米造车或者提醒小米造车需谨慎的结果都有不少,最终经过集团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定,还是决定行动,并由雷军自己亲自带队。

雷军称,因为自己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电动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自己参投过近十家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的公司,因此自己对于这个行业是具有一定认知的。

雷军还提到,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后,并非这么快的就投入造车中,而是继续进行做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需求再考虑造什么样的产品。雷军看来,电动 汽车 的时间表在三年左右,所以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的产品命名之类的还得往后推一推,毕竟其认为造车更重要的是产品,至于取什么名还有更多时间进行。

同时,雷军表示,自己希望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热度能够降一下,因为市场对小米的热度越高自己的压力也越大,这也将影响小米 汽车 产品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运作及投资,昨晚的小米 汽车 发布会上,雷军也表示为助力小米进军造成行业,未来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雷军强调,小米决定用“全资形式”进军智能 汽车 ,成立智能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也就是所有的钱都由小米出。

同时,雷军承诺:“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所积累的战绩,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因此,对于小米的入局众多网友表示支撑和力挺,这也是雷军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在众多网友看来,其是个特别喜欢干实事的人,都认为雷军是一个实干家。毕竟随着 汽车 市场上越来越多通过“PPT造车”出现,最终却失败的案例,致使小米集团有着鲜明对比。

对于小米的入局,作为竞争对手及好友的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以及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纷纷送上祝福。

不过,众所周知造车本是一个需要生根蒂固的行业, 汽车 百年 历史 ,靠的是技术的沉淀和核心的 科技 ,而且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所以资金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如何能够融到资也成为了发展新能源的首要前提。

对于这样的问题,小米似乎也做好了准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认真调研造车。对于造车需要消耗的资金,雷军霸气表示:造车,我们亏得起。雷军强调,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止到2020年小米已经手握1080亿元现金流。

不管怎么说,小米能够决然入驻造车行业,必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或许随着越来越多 科技 企业跨界造车的原因,也是智能化电动车的出行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与传统 汽车 相比,未来的 汽车 更像一个电子产业。至于小米是否触累,也只能交给时间。

小米又要造车了?这次能行吗?

雷军要造汽车的消息在圈不胫而走,很多网友都希望雷军真的能够用小米这一品牌造出汽车,不过意外的是雷军现在的小米汽车商标已经被抢先注册,很多网友认为雷军或许将会换新的logo,但我认为雷军不会换新的logo。

起因

很多网友在听到雷军要造汽车的时候都纷纷表示十分的惊讶,因为雷军虽然以前说过要找汽车单,一直以来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想到会是真的,可是这个时候不好的消息也相继传来,原来早已经有相关的企业抢先注册了小米汽车这一商标,这对雷军的小米集团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也因此在网络上掀起来一波热度,很多人认为雷军或许要换小米的logo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认为小米汽车这一商标虽然已经被抢先注册了,但是雷军是不会去换小米的logo的,毕竟刚刚花了两百万,请日本的著名设计师换了新的logo,现在就贸然的换logo会导致公司里面的人心不齐,会让很多员工认为这样很随意,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凝聚力,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换logo这种事情是很难去发生的。

价值问题

其次,小米的新logo在网络上已经掀起了很大的热度,并且有很多网友通过雷军的这件事情已经知道了小米新logo这个标志,所以如果一旦改的话,会导致整个小米集团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一点我们相信雷军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家根本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说小米会换新的logo。

但我们真的很希望哪种能够尽早的将小米汽车造出来,能够更好地方便大家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也体验到小米手机和小米汽车的搭配,所以我们展望未来,相信这一切都会很快来临。这一切都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

小米刚宣布造车,央视泼冷水就差点名雷军,友商员工都是什么态度

小米,又被爆出要造车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多个消息源,小米集团确定造车,并将造车定为战略级决策。并且,造车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由雷军带队。

在造车消息被报出来之后15分钟,小米集团的股价就迎来了超过10%的涨幅。虽然随后涨幅下降,但在收盘时还是有着超过6%的涨幅,可见现在资本市场对造车是有多追捧,热度是有多高。

而这次,小米集团给予媒体的回复也不像以前那么坚决,说没有造车或者是谣言之类的。反而是“等等看看,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并没有直接否决掉可能性。

看来,这次小米造车是有戏了。

关于小米造车的一些信息

其实,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开始在 汽车 相关领域布局。

2014年,小米投资地图导航厂家凯立德。当时凯立德在地图导航方面还是有一席之地,引入投资的时候还说明是为了实施车联网战略、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做好资金和的准备。

2015年,小米通过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 汽车 ,参与其A轮投资。并且小米在同年申请的专利当中,有与 汽车 相关的部分,比如定速巡航、补能、车辆操控、导航、驾驶等,总计10项。

2019年,小米参与了小鹏的C轮融资,并成为新晋战略伙伴。同年,小米小爱语音助手与奔驰达成合作,可在车内通过语音助手对家中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2020年6月,小米继续玩梗。当时小米微博发布一则微博,上配有文字“造车,我们是认真的”,并且图中也是有一辆车的模样。虽然最终产品只是一辆遥控玩具,整件事情只是小米的营销手段,但当时引起的热议也是证明了各路人马对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产生了期待。

最后一次“爆料”,则是2020年12月,当时有传言说小米发起蓝天,并和比亚迪一起打造“年轻人第一台敞篷车”,配上的海报还有板有眼,连关闭敞篷和打开敞篷的都有,甚至还有部分技术参数说明。

虽然最终小米官方称并无造车,比亚迪也进行了辟谣。但以现在的时间节点来看,这可以说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有些东西,传着传着就变成真的了。这台敞篷车可能不是真的,但小米造车不一定是,小米造车可以说是大概率。

为什么会选择造车

这个问题不只针对小米,还针对其它后入场的新势力。答案简单一个成语可以概括:有利可图。

实际上,前不久百度也宣布了自己的造车。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亲自下场,参与到这股大潮流当中。

其中,吉利控股集团是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浩瀚SEA架构,而百度则负责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顺带的,百度自身在人工智能、互联网 科技 、自动驾驶的积累也会应用在车辆当中。

百度这种由原有整机厂提供基础框架,自己负责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造车方式,很可能是以后其它企业跨界进场的选择之一了。

如果是比较老的手机玩家,在经历小米手机1以及第一款红米手机诞生的时候,应该对一个词不陌生:ODM。这个词与另外一个词OEM非常相像,OEM生产可以说是现在很多家电品牌、数码品牌常用的生产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的生产都根据上游提供设计图来进行生产,实际生产商只是一个“帮助加工”的身份,蔚来、小鹏在生产初期都有选择代工方式。

而ODM不一样的地方就是,OEM是委托制造,ODM是委托设计,前者,委托方是就是设计方,对能力要求较高;后者,委托方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关键部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可以节省不少研发成本。

可以说,由于特斯拉这条鲶鱼入局,现在国内电动 汽车 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只要有钱有心,各个关键总成直接委托相关的零部件商来进行匹配开发。甚至,只要你能给出足够的报价,直接让整机厂给专门给你定制一款车都行,滴滴出行之前和比亚迪联合推出的D1专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滴滴出行不需要知道电机怎么生产怎么标定,车辆总线怎么布局怎么连接,也不需要知道悬挂的几何运动,甚至连不同部件要怎样整合都不需要知道,只需要提出相关需求就行,而比亚迪则负责将滴滴出行提出的种种需求实现。

所以,摆在小米面前的造车方式其实有好几种。可以像蔚来、小鹏一样亲自进行设计整车,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以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像百度一样,由别人提供基础框架,自己在这基础上来完成其余设计;当然,滴滴这方法也是一条路,委托设计+委托生产可以减少很多前期的投入。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现在电动车的研发生产门槛比起以前纯燃油车时代已经是低太多了,相关的前期投入也要比之前少很多,这也是近些年有各种新势力诞生的原因之一。

另外,前期投入低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哪怕投入再低但不能产生相关收益的话,商人也是不会花费精力的。相比于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前景来说,现在的发展水平依然是一个非常低级的状态,现在入局,远远称不上晚。更甚至于,以后用车方式是怎样的还不知道,所谓的智能 汽车 所蕴藏的潜在价值可以让小米为之一搏。如果能够趁早入局并能占据一席之地的话,那小米将基本可以提供个人能用得上的大部分东西,智能家居、路由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全数提供的话,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很有可能会带来极大且极其稳定的利润。

对小米造车怎么看

答案:不喜欢不愿意但无能为力。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蔚斯林”、“特吹”这样的词。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新势力,把用户绑定得太深了,深到我都认为有些到“”的地步。

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补能加油去中石化、中石油。维修保养可以去4S也能去外面维修厂,要买机油有美孚、道达尔、长城、胜牌、壳牌可选,要买滤芯有马勒、韦斯特、博世可选。说实话,只要不是外面没有备件,买台燃油车真可以完全与原厂渠道脱离关系。

但是,新势力就不太一样。按照现在的新势力车型来看,官方对车辆的控制程度实在是太高了。比如OTA功能,这功能往好处想,它可以让车辆功能更新,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往坏处想,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后门?

而且在不用保养之后,新势力车型车主们关于车的日常大概只剩下这么几个:开车用车、充电。而充电这一块新势力们也不约而同进行布局,蔚来有换电站,小鹏也有自己的充电站。可以说,只要新势力愿意,它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在成为品牌护城河的同时,也深深地绑住了车主。

另外,如果真的用互联网思维去运营用车生活的话,对个人来说可能是个灾难。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大概都是有互联网生活经验的人了,各位对现在互联网的各项产物满意吗?不开玩笑,在国内,部分互联网厂商所谓的底线,真的是低得可怜,无止尽的广告,无止尽的监控,让“个人隐私”不再是隐私。

百度李彦宏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性,这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压根没选择。就在刚才,我在打开小鹏APP想截图作为素材的时候,微信就在朋友圈同步向我提供了小鹏 汽车 的广告,我不敢也不能说这其中存在非常大的相关性,因为我没这个能力反编译APP查看用源代码确定相关逻辑,也没能力黑进相关服务器查看数据,但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并且,如果各位身边有特斯拉车主和蔚来车主、小鹏车主的话,可以对比一下这三家的APP,特斯拉APP是非常简洁的界面,只有车辆相关功能,而蔚来和小鹏APP则是加入了诸如车友讨论、商城等页面。其用意我相信是有方便车友的成分在,但是,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的“圈地”“流量”等词有所关联呢?

总结

小米造车也好,不造车也罢,这都是资本的选择,是资本的 游戏 。只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造出来的车,能够纯粹一点。我只希望,在大数据横行的今天,能够在车上真正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小米做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

在3月30号的小米发布会上,要说最轰动的还是雷军宣布小米造车。新能源电车确实是当下以及未来的一个流行趋势,雷军在发布会上阐述了许多造车的理由,也是让很多米粉听得颇为感动。不过就在米粉还沉浸在“年轻人第一辆车”的美好想象中的时候,央视率对新能源电车泼了一盆冷水,而且从央视的字里行间,很明显就是针对的小米。对此也是有网友调侃,雷军:你直接点我名得了。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这是雷军的著名理论。不过等到风停了,绝大多数的“猪”飞得多高就摔得多惨。央视直接引用这句话,明显暗示意味非常明显。

随后,央视再次提到一些新能源 汽车 厂商的豪言壮语,包括“市值超过宝马,丰田,法拉利”,“年底造出飞行 汽车 ”,“研究3个月,押上人生全部”……故事都是血脉喷张的,不论是做地产,手机,空调,互联网的巨头都纷纷跨界行动。但是更多的还都是打嘴炮,营销流,资本堆积的互联网打法。

之所以央视不看好这些跨界造车的企业,还是针对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新能源电车注水太多,问题车过多。而且很多技术问题自己都不过关。所以央视认为跨界造车最重要的还是精耕细作,不要只梦想的“弯道超车”,也要防止中途“翻车”。

之前那么多厂商造车央视都没有相关的点评,唯独小米宣布造车之后,央视就来泼冷水了。没办法,谁让小米热度最高,央视也算是及时泼一盆冷水,让大家看清当前电动 汽车 行业的现状。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可以成功的。

或许有人肯定要疑惑,中国手机厂商这么多,比小米有钱的也不少,为什么只有小米选择了造车呢?华为、魅族等厂商仅仅宣布打造车载系统,但是没有造车的。苹果此前也被爆出要造车,但是至今都没有官方消息。

雷军给出的造车理由是,小米有钱,1080亿现金。小米有人,10000多的研发团队。小米赔得起,有世界第三的手机销量,有全球最好的生态链,最后就是有大批米粉的支持。

然而在脉脉上的其他公司的员工对于小米造车也是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自然是看好小米。OPPO员工表示,小米都开始造车了,OPPO连电视还没弄明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VIVO员工表示,我们连电视都没开始。魅族更惨,活着都成问题。华为员工表示,三年不造车。苹果员工表示,秋天一定发。估计调侃居多。同为手机厂商,这些公司的员工认为小米造成是一个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做法。

另外一种声音来自传统的 汽车 厂商。很多人认为小米 汽车 是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会像手机一样颠覆 汽车 行业,主打性价比。不过有网友表示, 汽车 整体成本都很高,小米自己又不造硬件,难道还能像手机一样通过广告补贴硬件?如果保证了性价比的话, 汽车 的安全性是否可以保障。

手机出问题最多让用户难受一下, 汽车 出问题可能直接就送走用户了。所以又想要保证高品质,又想要低价格,这又是小米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管外界是看好还是看衰,雷军这一次是要做出最后的拼搏了。以小米的财力和决心,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只要小米愿意持续投入研发,况且小米本身也有持续的收入来源,相信小米一定可以造出让广大用户满意的新能源电车。想获取更多 科技 资讯,快来关注我们吧!

小米集团百亿重资转型造车·自信来自哪?

关于IT领域巨头造车的总是热度很高,似乎此类企业打造的 汽车 总会引领车辆的智能变革;在“功能机”的车辆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的阶段中,如果能实现 汽车 的物联网接入则必然带来用车体验的颠覆性升级。

这样的观点理论上是对的,只是曾经尚不具备操作的理想模式;而且因车补的问题又带来“骗补”,结果造成了未来前景很广阔的模式被整变味了。不过在车补接近尾声的阶段中,“手机模式造车”已经可以开始布局了,比如「小米 汽车 」。

两个模式

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中,可以说绝大多数品牌都是用第一种模式;因为设备的代工生产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从芯片和屏幕到其他硬件都有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可以说作为手机制造商没有理由再自行研发硬件,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制造成本只可能会更高!

除非受到技术封锁,此时才会有华为、比亚迪、紫光锐展这类不惜成本也要自主研发的企业。

选择手机或其他设备时只需要看硬件的品牌(供应商),代工厂就那么几家,实际产品品控水平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那么最终决定设备体验差异的核心因素,似乎就是系统生态的使用体验了吧。

这就是手机领域的运营模式,需要做的只是的开发系统;小米手机的成功正是基于MIUI系统,不能否认这套系统的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的——设想一下,如果某款 汽车 使用MIUI系统,车辆、手机、米家的一系列设备均介入物联网,至此车辆可以完成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驾驶与多媒体 ,而是能够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万物互联,在物联过程中又能扩展数据的覆盖,车辆最终可以扮演的角色会非常丰富。

重点: 汽车 代工即将成熟!

小米手机之所以可以不研发硬件而只开发系统,原因是核心零部件都有成熟的供应商,代工厂的水平也足够高;但重点还是以这种模式制造手机的成本更低, 汽车 其实也达到了这个程度。

电驱 汽车 的永磁同步电机、动力电池,以及车规级芯片都有很多供应商,比如电机就有精进动力、大洋电机、上海大郡等,动力电池有弗迪电子、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以及比克或孚能等等,MCU&IGBT除了英飞凌等外国品牌以外,自主品牌的比亚迪也是很理想的选项,5G芯片参考紫光锐展。这么多品牌的存在当然会有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供应价格的逐步下探,成本可控了。

汽车 代工厂也会越来越多,且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为传统的 汽车 制造商已经进入了“大浪淘沙”的尾声;曾经的数十家车企(乘用车)最终也许只能剩下个位数,但这是正确的结果,只有扶优扶强才能让真正搞研发的车企带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那么那些可能被淘汰的车企也怎么办呢?部分会被并购,部分会转型成为代工厂,服务的正是这些在跨界的IT领域企业。个人观点时小米 汽车 更适合用这种模式,不过小米还是选择了自行建厂生产 汽车 ;这样的布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投入也非常大,但未来前景也会更大。

为何跨界互融

电动化伴随的一定是车辆智能的升级,因为各类智能设备(涵盖传感器)都需要耗电,以燃油 汽车 的电路系统是无法实现车辆智能化的;而一旦车辆转向电驱之后,则等于为车辆智能升级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已经说明了 汽车 的物联网接入会带来哪些变化,可以说对于用户而言会非常有吸引力,甚至会逐渐改变用车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所以诸如小米集团之类的企业进入 汽车 领域是很重要的,传统的 汽车 制造商缺少的是系统生态的开发能力;重点是思维模式与这些IT企业相比显得有些“固化”,完全基于车辆工程师或用户的角度去研发,想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会非常难,但两个领域的碰撞则有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综上所述,小米集团转型研发生产 汽车 的选择是对的,而且没有在“高补阶段”为了赚快钱也能体现出这些企业的态度;至于不选择代工生产而只做系统研发的模式,只能说小米 汽车 “其志不小”,或者说这个模式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

不过不论用哪种模式来生产智能 汽车 ,初期投入100亿元,10年规划投入100亿美金的小米 汽车 ,其最大的关注点其实还只是「产品定位」!——小米手机主打的是性价比,小米 汽车 会是智能 汽车 中的什么角色呢?也许真的会是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吧,智能且价格低廉的小车总会很有吸引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小米手机之所以称为国民手机,是因为它价格低,质量好,性能全面,在千元机以下的手机算标配,堪比几千块钱的三星。

小米坐的电动 汽车 也会兼具小米手机的特性。

小米要跨界进入 汽车 行业,已经蓄谋已久了,早些年,小米便成立了 汽车 事业部,并且开发了车生活,这个覆盖了各位车主所需要的所有功能。例如保险,救援小技巧等等。

在2017年,小米和北汽集团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款合作推出的量产车型是一款电动 汽车 , 售价奠定在3.9万元。但对于消息的可信度尚不可知 。

根据最近一份由印度公司注册处提交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小米正在寻求收购当地的 汽车 生产及零部件制造公司。小米 汽车 如果要进入电动 汽车 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技术,宝马和奔驰等传统企业在技术方面只是迅速跟上,而特斯拉另一项核心技术是它的电池

特斯拉的重要电池供应商之一的松下近期宣布与日本最大 汽车 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企业,丰田合作。竞争将逐渐加大。

如果是北汽和小米之间合作,有两种合作方式

其一由北汽主导研发 ,并且由北汽提供生产车间生产,小米只需要提供空气净化智能系统等比较边缘化的技术,提供一个小米车标,那么小米在 汽车 界就可以打开销路。

其二是由小米占据主导研发设备, 并且用北汽的销售渠道和车间设备生产,但这种合作模式为小米带来巨大的资金投入,研发一辆车款很难,比如蔚来 汽车 在蔚来ES8提出研发上投资了8000万左右。

南有北汽 汽车 主导,更容易获取盈利和3.9万元的售价也可以得以实现。

小米跨界造车,定会重启中国 汽车 行业,高大上的外观,互联网家的体验,高配置,低价格,平民 汽车 。

雷军在发布会上很狂躁的说了吗?小米主要的优势在哪里?小米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昨天晚上的发布会中雷军很嚣张的说,就算小米做 汽车 失败了,小米也能赔得起小米现在整体的收入都来自于手机和其他业务有1,080亿的闲钱,这些钱闲着干什么还不如去搞点大事情呢。其实很多车企面临的就是没资金可用,而小米不同,它有大把的钱可以用去烧用钱烧出来的。

这一方面我们倒是没有发现对吧,我感觉小米的东西也都是组装产品,很多人也这样觉得,小米的东西都是通过组装完成的,不过在小米的内部有很大的团队雷军就是这样说的小米公司有强大的科研团体,可以无休止的投入,有大批优秀接触的工程师,可以帮助小米来完成造车这个事情。

这对于如今的 汽车 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优势,拥有一整套生态系统,那么在后期的软件优化方面,它就能够很轻松,现在的 汽车 智能软件,硬件设备领域这一块是不可缺少的,还要加入到智能生态系统中去,才能带动整个产品的增长,例如未来小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车企。他们对于生态环境这一板块都有很强的投入,小米做了这么多年的 科技 ,在生态环境这方面优势确实蛮大的。

雷军对中国 科技 行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的个人魅力真的太高了。成为影响中国 科技 进步的十大杰出人物,那么他的个人魅力就可以为他拉拢到一些,甚至在融资。这一方面就很有优势,毕竟有大佬坐镇,那么招商引资这个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

所以我还是认为小米造车是能够成功的,有机会成功的,它具备了方方面面的优势,又抓住了时代的先机,我们还是等着小米为我们年轻人造出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智能电动 汽车 。

小米挺进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如果把华为,为引擎的5G技术,成功运用于这一领域,很可能是率先打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枪。百亿能迅增值为万亿不止。

这个举动,预示着,数百年的二次工业革命硕果的,被西方垄断的燃油车,被逐步淘汰出局,新兴的智能化电动车,将风行天下。财富归属重新洗牌。还预示着,靠开出租车谋生者,可能得换个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