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会卖多少钱_小米汽车销量2000万是真的吗吗
1.小米2024年出车,你希望小米汽车定价多少?
2.是谁逼小米造车的?
3.雷军:小米造车成功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年出货量超1000万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驾驶功能。
从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2024年出车,你希望小米汽车定价多少?
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汽车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仅为小米造车投入的一半。换句话说,真要是投入800亿元,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但是买不来“时间”。 汽车 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车 行业里面,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往往这又是三年。
所以,“有钱”这个问题,在网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再说了,小米有钱,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没有钱吗,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还有长城 汽车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同样不菲。
实际上,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 汽车 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不过吉利 汽车 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同样的,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 汽车 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 汽车 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 科技 公司。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 汽车 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 汽车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事实上,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 汽车 产品,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也就是1.5万名左右。然而就以长城 汽车 来说,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车 研发人才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再强的 汽车 高管,说到底也只能懂 汽车 产业中几个环节,真正 汽车 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汽车 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汽车 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这大概就像是,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对雷军而言,真正要造车,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车,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关键主语还是“ 汽车 ”二字。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市值涨了700亿。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为华为困于芯片,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对比之下,蔚来的营收仅为164亿元人民币,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因此,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因素,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结语:
事实上,对小米造车的疑问,远不止上述四条,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又有什么能力造车,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既然有这个意愿,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熬不出来的新造车,就等于没有造车。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车”,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图 网络
是谁逼小米造车的?
我希望小米汽车的定价在十万块钱以内!至于我心里期望的价格会是这个范围,下面就简单的聊聊我的一些看法吧。
第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之前没有成功造车的经验,如果首次推出的新车就售价过高很难有可观的销量,甚至还可能因为销量不会而影响小米公司的资金链。如果说小米公司推出一款新手机,而且价格比肩国内某些手机品牌的旗舰机,那很多人可能都会购买,因为小米曾经造出过很多经典机型,在这方面的实力得到了认可。
但是小米公司之前没有造出过经典的车型,这算是小米第一次在汽车领域耕耘。和那些成熟的车企相比较小米是很缺乏经验的,如果定价过高,那用户对于小米汽车的质量肯定也是持观望态度的,不可能出现疯抢的购买现象。这样的话小米汽车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对于资金链来说不是好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十万以内的价格比较亲民,很多人能买得起,也容易培养一大批潜在客户。其实现在虽然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但是平时日常的花销也都比较大,很多家庭的存款都不是很多。如果小米汽车的定价偏高的话很多家庭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但是如果定价在十万以内的话相信很多的家庭都能承受的住,即使有些几年也就还清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定价能为小米汽车做更大的宣传,让小米汽车赢得更多的潜在客户。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最多只能接受十万以内的价格,而且我对小米汽车也很有兴趣。其实小米手机我以前用过,整体感觉质量还不错,现在的一些家电也是小米的,对这个公司产品的质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再加上我确实也有想买车的打算,所以顺便就关注了一下小米汽车的情况。如果小米汽车的定价真的在十万以内的话,那我还是挺心动的。
雷军:小米造车成功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年出货量超1000万
太平洋 汽车 网 行业频道“这是我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愿意赌上自己全部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2015年,被频繁问及是否会造车的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如今来到了第六个年头,雷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点击查看:终于官宣了!小米投资100亿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而这一次,雷军表示至少需要全力冲刺五到十年。
《见证》是什么?
《见证》是太平洋 汽车 打造的行业栏目,在这里与网友们共同见证 汽车 行业大。揭开热闹喧哗的表面,我们将一起探究行业大的因果以及本质,思考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是这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
作为持续两天的发布会的压轴,雷军讲述小米决定造车的历程可谓是真情流露,也让观众动容。对于决定造车,雷军将其称之为小米的一次蜕变。而在宣布决定之前,雷军讲述了自己的三次蜕变。
1998年,还认为自己会写一辈子程序的雷军被迫担起了CEO的重任,他做好了随时回到自己热爱的程序员岗位的选择,可惜,一位同事不小心格式化了他的电脑和备份的硬盘,多年来辛辛苦苦写下的代码瞬间清零,也断绝了雷军回去写代码的退路。雷军就这样被迫蜕变成一个称职的CEO。
对于小米造车,雷军这样描述: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时代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1月15日开始了对电动 汽车 行业前景的调查,雷军描述自己对董事会的这个决定的感受:内心拒绝,感觉小米还要在手机行业继续深耕,一如当初刚刚走上CEO岗位的他。
但智能生态时代的大浪潮已经不容他有退路了,作为小米负责人的雷军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如今的小米已经拥有了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到智能办公用品。而在智能出行这一领域,同行已经开始了布局,苹果 汽车 只差临门一脚,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发布会上,雷军展示了小米打造的“第一台 汽车 ”,为了满足一位米粉用“一辆有着全套小米智能家居的房车环游中国,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的愿望,小米工程师耗时3个月改造的一部房车。
房车显然不会是小米的目标产品,但“行走的智能生活”显然打动了雷军。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经是民心所向,在智能出行领域,小米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智能 汽车 就是一部大手机装了四个轮子”,发布会上雷军借朋友之口说出了这句话,也是他说服自己造车的理由。
是雷军自己
有了一点点积累(1080亿现金储备)的雷军还是当年那个一往无前的雷军吗?
2007年,雷军经历了人生又一次大的蜕变,从创业者成为了天使投资人。雷军自己早年因为融资难,被迫把自己创办的国内最早的电商平台之一的卓越网卖给亚马逊。这段经历,让雷军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给后来的创业者多一些机会。
多年后,雷军拜会了亚马逊总裁贝佐斯,贝佐斯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照顾好你的卓越”。回忆这段往事,雷军有些动容。如今的小米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品牌,世界500强企业,但看得出雷军依然怀念早年连续创业的经历。
“ 汽车 行业非常复杂,投资巨大且回报周期很长,很容易就陷入泥潭”,“别人已经在电动 汽车 行业经营了至少五六年,你们这个时候进入太晚了”。朋友对雷军的忠告也是雷军自己犹豫的缘由。
但是小米创建之初可谓一无所有,靠着几个人挑战世界级的巨头,小米成功了。今天的雷军不再是一无所有,今天的雷军还是那个一往无前的雷军吗?
创业的艰辛雷军当然清楚,对于自己是否还有当年的勇气、决心以及体力和精力的投入,雷军也很好奇。于是雷军做出了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如今小米有了一点点积累”,雷军很凡尔赛的在背景墙上打出了现金储备1080亿的字幕。为了造车,小米拿出了100亿美元(约合657.16亿人民币)供未来十年小米在造车项目上使用。
同时“为了更好的为米粉提供更完整的智能生态”,小米 汽车 决定用全资的模式,拒绝了大量外来投资。看得出小米对于智能出行赌上了多大的筹码,这也是小米为什么选择造车,而不是成为 汽车 智能生态的供应商。不过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以什么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代工,发布会上并没有明示。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小米方面也没有做出回应。
而小米 汽车 的CEO,当然是由雷军亲自担任,这是小米的一次蜕变,也是雷军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对于造车的准备,雷军提到了三个点:我们有钱(划掉,没有这条)。雷军提到的三个点是:团队如饥似渴的学习能力、庞大而优秀的工程师团队以及时间,小米做好了在造车上全力冲刺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的准备。
雷军说小米要造的,是让大家惊喜的好车,是和手机以及整个生态链打通,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的智能电动 汽车 。
是你!
2016年,小米手机面临销量下滑、口碑下滑的巨大危机,从程序员起家的雷军开始亲自带队重整手机业务,雷军开始了从软件到硬件的有一次蜕变。如今,小米重回手机销量世界前三,说到这里雷军开心的笑了。
这次蜕变让雷军见识到了制造业的不易,而要把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这个难度要增加十倍以上。进入造车领域,雷军是带着敬畏来的。
相比此前很多跨界进入造车领域网络上的一片声讨,小米官宣造车后,大家的反应好像“温柔”了很多。
确实,在众多 科技 行业巨头纷纷进入造车领域后,小米官宣造车已经完全不显得违和。而从2013年雷军两度拜访马斯克,并成为特斯拉车主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就成为了每年都不会缺席的话题。
不过,大家对于小米官宣造车表现出的和谐,显然不只是因为习惯了。发布会前小米发起了一项对造车支持度的调查,受访的上万人中支持率高达92%。
这些年来,小米不仅仅是在手机上表现出色,小米电视、小米智能音响甚至到小米智能插座等等,小米打造的智能生态全家桶包罗万象,并且得到了不俗的口碑。
而对于小米 汽车 ,米粉发出了“只要小米敢造他就敢买”的豪言。有互联网和硬件的基础,又有如此捧场的米粉,雷军又怎能不被打动?
结语
截止目前,除了发布会上提及的信息,小米 汽车 究竟会是怎样的一台车还没有更为详细的蛛丝马迹可考。不过无疑,智能化以及融入小米智能生态会是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雷军表示,目前小米有约一万人的工程师团队,而在未来一年,这个规模会再增加五千人。虽然不能认定增加的五千工程师全部是为造车项目负责的,但小米 汽车 确实会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
但至于小米 汽车 何时才能来到我们身边,可能真的需要三到五年。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只要你愿意等,我们会尽早拿到大家面前。(文:太平洋 汽车 网 郭睿)
往期《见证》系列回顾
见证 牵手吉利造车 百度在说一个的故事
见证 造车新势力的2020年:从新手成长为一股真正的势力
见证 别克量产版V2X:大势所趋,先行一步
见证 | 宣称“不造车”的华为,走了比造车更难的路
见证 | 募资15亿美元 小鹏 汽车 登陆纽交所
在当前新能源风口上,谁都想成为风口上那头“飞猪”,造车新势力闻风而起,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更有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直接下场造车。
但相较于传统车企而言,造车新势力在生产线、造车经验、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心智方面没有太多优势,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如何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10月20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平台中,谈到了其对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
“电动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企业。”雷军表示,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市场竞争激烈
新能源汽车的蛋糕虽然很大,但竞争同样也很激烈。
近期,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9月销量,“蔚小理”有两家跌出销量前三。哪吒汽车以1.8万辆的交付量领跑,同比增长134%;理想汽车重回月交付量过万行列,9月共交付新车1.15万辆,同比增长62.5%;零跑汽车稳住前三的地位,9月交付量达1.1万辆,同比增长172%;蔚来汽车9月共交付新车1.09万辆,同比基本持平;小鹏汽车9月交付量为8468辆,同比下降18.67%,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洗牌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当市场成熟后,雷军认为,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造车要取得成功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接受证券时报记者访时表示,相对于之前的燃油汽车,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壁垒要比燃油汽车低得多,因为电动车不需要复杂精密的燃油发动机,而且占电动车40%成本的核心领域——电池部分,也是由宁德时代等专门的厂商来提供的。这也意味着电动车领域的技术门槛很低,其竞争会比之前的燃油汽车要更加激烈。
“雷军说的Top5还是有点乐观了。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比亚迪特斯拉在第一梯队,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的大多在第二梯队。”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张孝荣认为,按照3C市场竞争规律来看,真正能生存下来的是第一梯队。目前,多家造车企业试图登上第一梯队的宝座,如雷军就曾表示,小米造车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凭借生产线、造车经验、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心智方面的优势,切换赛道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似乎更具优势,如何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值得造车新势力深思。
申港证券研究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行业格局瞬息万变。往后看,小米、百度汽车还未量产,华为还没亲自下场造车,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小。造车新势力领先一步,以更迅速的响应,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引领新能源汽车爆发。经历了早期的摸索阶段,传统车企相继做出反应来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岚图、极氪、埃安、智己等新品牌逐渐成立,依靠完善的产业链优势逐渐发力。
申港证券认为,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延伸到供应链,全方位比拼已经展开。造车新势力应该从完善产品矩阵、加速产品迭代、全面布局供应链等方面着手,围绕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开发、服务运营模式、保障生产供应等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盈利能力。
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当前,企业跨界造车有三种路径:
第一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模式,代表企业是华为,聚焦ICT技术,通过与主机厂协作的方式,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第二种是“与传统车企携手造车”模式,代表企业是百度、腾讯、阿里,科技企业提供软件和智能化技术,而传统车企则负责汽车制造。
第三种是“独立造车”模式,例如小米、零跑选择自己建厂造车,并将自身原有行业的优势成果拓展应用到汽车中。
小米选择了第三种模式,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小米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首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目标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今年8月11日,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汽车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自动驾驶是汽车工业中最复杂的模块,不仅技术密度高且与安全高度相关,也是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
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进展,包括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辆自动绕行、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
智慧芽数据显示,小米汽车自成立以来,申请汽车专利125项,其中约70项与自动驾驶相关,涉及车辆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车辆控制以及达到L2+级别的技术。
信达证券认为,小米逐步建立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技术与产业布局,目标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有望加速推动汽车产业电动智能化发展进程。小米具有强大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能力,或能优化汽车供应链。小米产品普遍“性价比”较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强大的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可以将供货成本压到最低;二是极强的网络营销能力,不仅能够为小米省下很大一笔线下推广费用,最终效果可能还要好于其他传统营销方式。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