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文章内容

东莞福特售后服务中心_东莞长安福特汽车

tamoadmin 2024-09-15
1.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写?2.中国空气滤芯十大名牌作者?|?王慧?路梦怡“情人节快乐!”“666买它!”“上汽荣威走一辆!”……弹幕霸屏、礼物不断,近50万人同时

1.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写?

2.中国空气滤芯十大名牌

东莞福特售后服务中心_东莞长安福特汽车

作者?|?王慧?路梦怡

“情人节快乐!”“666买它!”“上汽荣威走一辆!”……弹幕霸屏、礼物不断,近50万人同时在线互动点赞,这是2月14日,上汽荣威、名爵的直播间。

坐在摄像头前的主播叫“胖头俞”,不是时尚博主,也不是网红,他是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

这是俞经民第一次当主播,颠覆了以往国企高管一贯的严肃印象,把传播路径、用户沟通从线下做到了线上。

往大了说,这应该也是车企高管的第一次。

疫情影响下,不只是上汽荣威、名爵,不少传统车企都做起了线上营销,除了直播和短,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等,几乎所有基于互联网及圈层的营销模式,都用上了。

“这场直播结束之后,我们的直播还是要做下去,请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俞经民在直播中说。

各地方规定复工的时间延迟后,2月10日、2月14日、2月18日……在不同的时间点,各地车企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线上销售,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疫情下的新启示。“从乐观方面看,疫情促进了整个行业更为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消费体验。”德勤发表的疫情影响分析报告如是表示。

严防死守下复工复产

2月18日早7点,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总装车间,全体工作人员在早会场集结,人与人间隔2米。

经历了全员严格防疫培训,设置了人员排查、交通出行、环境消杀等“重重关口”后,这座工厂的焊接、冲压、涂装、总装车间,全线复工运转。

非常时期全线复工,生产区域和人员的全方位防护至关重要,车企的生产车间,会出现人员聚集的疫情防控风险吗?

这考验着企业的责任心与核心实力。

严格的疫情防控方案和防疫指南,在工厂内织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疫网,员工在工厂活动,要过层层“关口”:

工厂门口,防疫通行证与员工证必查,口罩必戴,体温必测;生产现场,全员安全防疫培训必过,设备必检,安全隐患必须排除;员工食堂,“高考式”就餐,分时分段,错位而坐,拉开前后左右间距,就餐后迅速退场;厂区、食堂、会议室等场所,每日必须两次以上消毒处理,不留死角……

在渝北工厂,装备智能化也挑起了疫情防控的大梁。

焊装车间内,汽车零部件在生产线上自动传输,无人操作的物流小车按地上划定的线路穿插往返,上百条机械手在广阔的空间里舞动,机械轴马达“呲呲”转动不停。

在这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厂房里,你很难同时看到3个以上工人。机器人的运用将工厂自动化率提升到90%以上,智慧工厂管理平台每天集制造数据5000万条,保证了设备运行以及质量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控和预警。

长安汽车的复工模式是汽车行业的缩影。《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了解,目前,长城、吉利、江淮、东风日产等多家企业,都在这样的严密防控和智能化生产中复工复产了。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发布会披露,目前,除了疫情严重的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汽车企业正尽力复工复产,力争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造汽车,也造口罩

复工后,造车吗?

还真不一定。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生产的防护口罩盒上的标语。

在柳州工厂,原本生产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内饰的生产线,已经变成了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是车企和供应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公司启动了海外购,或者找分公司所在地帮忙协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造车的生产线,就被改造用来生产口罩。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在内,都在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供给对象是处在第一线的疫情防控地区,剩余部分会向自身和一些情况较紧急的企业供应。

隔行如隔山,虽然不是专业干这行,但出乎意料,车企转产口罩,研发和生产效率还真不低。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在微博上表示。时间紧,任务重,从汽车制造转型生产口罩,车企争分夺秒进行技术攻关。

承接比亚迪口罩项目的是比亚迪电子第九事业部,拥有自有厂房和医疗器械体系认证,2月底实现口罩500万只/天、消毒液5万瓶/天的产能。

广汽则用了14天的时间完成口罩的生产工作:

2月7日,广汽部件技术中心派工程师到东莞学习口罩设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研究;

9日,第一台口罩生产线样机制造完毕;

10日,组装调试出第一台防护口罩生产设备;

20日,5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开始批量生产。

“汽车行业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零部件生产,下游的服务是很庞大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实现正常的生产,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确实应该更加有担当。”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

卖车暂时都在线上了

疫情防控以及物流运输等限制之下,车企的这些生产举措,自然都是非常之策,挑战还是存在,距离大规模的正常运营,也还需要一定时间。

一位车企人士说,“生产线需要的零部件配置短期内不会全部到位,工人也不可能立刻全员返岗。”

生产端如此,在销售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谨慎应对。俞经民参与的网上销售,基本成了车企在复工期间的常规模式:

欧拉推出了“六城方言花式解说”的创意云购车模式,吉利推出线上团购活动,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更是将线上营销进行到底,不仅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还推出VR看车、在线选车、上门试乘试驾等一些全新的服务。

威马汽车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威马全天有多场次不间断的直播,同时推出了“威马直购”模式,在就可一站式购车,除了必要的线下提车和试驾,其余步骤都能在线上完成。

不仅仅是卖车,有些此前规划好的线下新车发布会,也都暂时转到了线上。

长安汽车今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首发亮相的UNI-T,本来将邀请国内媒体前往现场全程见证,但现在,改成了国内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

福特中国公关副总裁霍静甚至在朋友圈中写道,“这次肺炎疫情后,我们是不是体会到花那么多钱搞一个线下发布会其实真没啥必要?线上发布做得好甚至效果更好?”

不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并不认同完全这一观点,在他看来,车企开展线上模式还有许多痛点。

“线上购车模式的消费习惯,需要一定的培育过程。此外,目前的技术所能提供的体验感和各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储蓄客户会有帮助,但提供上门试乘服务的话,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上升。”盘和林说。

经销商也在一条船上

除了车企自身的努力,汽车经销商,同样也需要互相支持、共渡难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16时,协会监测调研的65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计4222家4S店,综合复工率仅8.55%。

这样的状况会对汽车销售带来不小影响。协会预计,如果2月底能够全面复工,预测全年汽车市场降幅为16.5%;如果全面复工延迟至3月底,全年汽车销量降幅预计将扩大至29.7%。

即使复工,在疫情结束前,全社会都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经销店的客流和销售将会长期不振,如果有经销商在这段时间倒下,对整车厂和上游供应商的影响也会是长期的。

唇亡齿寒,车企当然不任由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从疫情发生至今,不断有整车厂推出针对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支持政策,还有厂商打破当前的“围墙”,对湖北地区经销商和用户推出帮扶措施,开启了一场“救人亦自救”的抗疫行动。

在众多举措中,对于经销商来说,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能还是取消考核、加快返利兑付、贴息免息、延长还款期限等。

东份日产给经销商的解压举措

“与经销商携手战‘疫’共进退,给予经销商零考核政策支持,免除月度批售和零售考核。同时,还给予金融支持,延长还款期限。”长安欧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从1月开始,这份取消考核的车企和品牌名单变得越来越长: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进口车、领克、长城、长安、广汽本田、北京现代、上汽乘用车、捷豹路虎、沃尔沃、宝马、奥迪、广汽乘用车、东风悦达起亚、北汽昌河、比亚迪和海马……

即使没有明确提出取消2月考核的部分厂商,也提出“下调2月销量目标,对2月商务政策最大限度松绑,放宽各项考核要求”“提供返利补贴、贴息降息等金融财务支持”等政策方向。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车企复工潮之下,此次疫情,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生存、发展的新思考。

2020年的开年,汽车市场充满挑战。生产层面,供应链恢复正常生产仍需时日;营销层面,不少车企的生产和运营规划都在调整或取消。

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众多业内人士对未来依旧充满信心。“放眼到长期和宏观层面,困难是暂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因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受限,加之居民对出行质量的提升需求日益明显,私车出行的需求将变得更强烈,疫情之后,车企或迎来销量小高峰。

逐步回暖的背景下,新的市场形势和需求,也对汽车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新要求,整个汽车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汽车分析师曹鹤认为,今年本来就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一些车企本就做不下去了,疫情影响会加快这个进程。

汽车供应链领域亦如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付于武说:“我们统计的10万家零部件企业,其中约有8万家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很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危机之下,也是加快产业升级的转机。

一位北京现代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眼下面临着疫情和车市存量竞争压力的双重考验,但从长远角度看,此次疫情的侵扰,也是对企业技术竞争力、管理体系实力的一场深度考验,将推动企业更快完成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变革。

前述威马汽车人士认为,对于车企来说,接下来需要做好精细化运营,服务好用户,管理好公司的基本面,这也是对员工、用户、供应商等领域最负责任的态度。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相信在各方合力之下,我们一定能平稳渡过这次疫情。”东风日产人士表示,“寒冬”之后,那些经过锤炼的汽车企业终将会迎来春暖花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品牌战略规划如何写?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给你转个详细的,有兴趣就看一下.

零首付、零利息购车,也并非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车商不会做亏本买卖天上不会掉没来由的馅饼,车市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汽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汽车商家推出零首付、零利率购车,并非免费午餐,而是促销的一种方式。记得此前曾有消费者打电话向记者投诉,认为商家说零首付并非真的不用花钱就可以提车,认为商家没有履行其承诺。实际上车商的这个举措,与其对车进行降价并没有太大区别。车商推出零首付,却把首付的钱分成若干个月分期付款了。看似没有让你一次性付款,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少付钱。只是收钱的对象是银行而非汽车经销商,另外还要加点利息。零利率更是如此,在汽车经销店内买车,看似少付了1年或者3年的月供利息,但你也得付出代价。首先不得享受赠送精品的权利,给车买保险、上牌等一系列工作不用你亲自动手,只需要付钱就行。为什么?因为保险和上牌费用都比你自己去办贵许多,既然你享受了免息的好处,那么这部分利益就得让给车行。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你在轿车的选择上和向车行讨价还价上没有多少发言权。车身价格比你一次性付清款项,当然是要贵不少。既然不能从利息上赚到你的钱,那么就从销售环节、车价等方面来赚。卖车不能亏,尤其是零利率、零首付卖车是绝对不能亏的,这就是商家的绝对法则。当然不可否认,汽车商家推出的零首付、零利率政策,的确对那些想买车,但钱又不够不愿意负担利息的车主提供方便。作为商家促进汽车销售的一个办法,在日渐成熟的汽车市场,今后还会有更多方便买车的政策出台。无论是车贷还是保险,商家的政策可能会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也更人性化,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车商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消费者也别期望车市有免费的午餐,即使你吃了免费午餐,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买车首付不要钱、月供零利息,你相信这样的免费午餐吗?今年以来,东莞汽车市场销售遭遇到一定困难,随着银行不断加息,消费者对首付款项、供车利息都比较敏感。而商家顺势推出了购车“零首付”“零利率”政策。、不需支付利息,不用准备首付车款,只要每月分期还车款,就可轻轻松松将车开回家,无成本买车,车市真有这样的免费午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零首付、零利息购车,也并非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零利率:零利率:主要针对滞销车型或库存车从去年开始,东莞雪佛兰商家就推出了购买乐风、景程,首付50%享受一年期免息按揭;买大众速腾,享受“零手续、零利率”等政策。记者从东莞多家推出零利率购车服务的4S店了解到,这种“先享受后付款”的车贷方式,的确吸引了不少客户。“购车可享受3年免息,买车的利息由公司代为垫付;仅付1.68万元,直接将车开回家。”目前车市不少车商都打出购车享受零利息的广告。一家4S店的信贷专员以购买一辆10万元的车为例,消费者首付3万元,7万元,现场就可以把车开走。按照目前该汽车品牌金融公司的利率来算,3年下来利息超过11000多元。是否真的可以免除这部分利息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位做车贷业务的业内人士透露,享受零利息的车型,一般只限于公司滞销的车型或是库存车,热销车型不可能享受这样的政策。零利息其实是车价的冲抵。消费者一次性付款购车时,往往能享受很大的优惠幅度。但如果通过方式购车,车价就不能享受优惠。购车免息策略已经向豪华车市场发展。近日,东莞美东4S店推出的免利息、免月供、首付22万元,就可拥有雷克萨斯IS豪华轿跑车;首付14万元,日供360元就可把雷克萨斯ES350开回家的宣传。对部分车型,该车行还推出了首付车价50%,即可享11个月免利息、免月供的优惠。记者从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等多家东莞经销商方面了解到,所谓零利率购车,实际上是车商将部分优惠以利息方式给了购车的消费者,这样从表面上看就是零利息购车。另外也有商家取1年内免息政策,其后几年的车贷照样付息的政策。实际上,在取零利率政策时,消费者是享受不到该车型的价格优惠,方向盘套、坐椅垫、倒车雷达、遮阳膜都赠送的精品也无法免费得到。此外,消费者购车时所买的车损险、盗抢险、商业三者险、交强险、不计免赔等险种,不得自行购买,而需要通过汽车经销商代买。实际算来,消费者从零利率上获得好处,但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充了商家的利息损失。零首付:零首付:车商转移了付款方式除了零利息购车外,车市中还出现了零首付购车。记者从上海通用东莞志诚车行了解到,这家东莞首家推出零首付的车行,其车贷方式只是转移了付款方式。首付由原来的一次性付款,转变成目前的月供。东莞志诚别克信贷专员说,他们公司和工商银行东莞分行进行合作,对凯越系列车型推出零首付策略。即原来需要首付的3万元的车,现在这3万元由消费者向银行进行按揭。同时再加上另外七成的月供。首付给银行月供、余额款项给汽车金融公司月供,这样减轻了一次性首付的压力。据了解,目前车市还有二手车置换零首付的业务,用旧车的残值直接冲抵新车的首付款,也是不少车行的另一车贷业务。如果车主用一辆老款宝来二手车,置换一辆价格为14万元的新宝来。二手车的评估价格为6万元,而这辆车的最低首付价为4万多元,车主就不需要再准备首付资金。此外,利用房产做抵押,消费者不需要首付也能把车开走,这其实就是银行的“房贷转按揭”业务。业界人士认为,其实根据《汽车管理办法》的规定,人发放自用车的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的80%,也就是说,消费者购车最低首付不得低于20%,零首付是不允许的。据了解,东莞有车贷业务的银行都没有零首付业务,推出零首付购车业务的,主要是汽车金融公司。零首付的款项,由汽车金融公司或者车行与银行再合作,将付款方式转移。“零首付、零利率”可节省现金开支零首付、零利率”商家推出零首付和零利率,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促销的方式。商家推出零首付和零利率,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促销的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商家推出车贷“零利率”,特别是在国外比较成熟的汽车金融公司,零利率买车是国外汽车销售中惯常的促销方式,但国内出现的“零利率”并不是真正的无息。由于有不少新莞人买车用“零首付、零利率”的方式,能够免担保、免房产抵押,就省了很多周折。据了解,一汽大众近期开展的“1元车险”专案活动也将再次拓展汽车金融的业务。据悉,推出此项活动之后,消费者在购买速腾手动挡车型时,只需花1元即能同时购买1年期三大车险(盗抢险、车损险、三者险)。专业人士分析,近年来投资热潮不断升温,一些想购车的消费者会在投资和购车之间难以取舍。如果一次性投入一大笔资金,对车主来说可能会存在现金周转的问题。所以,“零首付”“零利率”购车,便成了消费者节省现金开支的有效方式。、零利率更是如此,在汽车经销店内买车,看似少付了1年或者3年的月供利息,但你也得付出代价。首先不得享受赠送精品的权利,给车买保险、上牌等一系列工作不用你亲自动手,只需要付钱就行。为什么?因为保险和上牌费用都比你自己去办贵许多,既然你享受了免息的好处,那么这部分利益就得让给车行。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你在轿车的选择上和向车行讨价还价上没有多少发言权。车身价格比你一次性付清款项,当然是要贵不少。既然不能从利息上赚到你的钱,那么就从销售环节、车价等方面来赚。卖车不能亏,尤其是零利率、零首付卖车是绝对不能亏的,这就是商家的绝对法则。当然不可否认,汽车商家推出的零首付、零利率政策,的确对那些想买车,但钱又不够不愿意负担利息的车主提供方便。作为商家促进汽车销售的一个办法,在日渐成熟的汽车市场,今后还会有更多方便买车的政策出台。无论是车贷还是保险,商家的政策可能会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也更人性化,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车商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消费者也别期望车市有免费的午餐,即使你吃了免费午餐,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买车首付不要钱、月供零利息,你相信这样的免费午餐吗?今年以来,东莞汽车市场销售遭遇到一定困难,随着银行不断加息,消费者对首付款项、供车利息都比较敏感。而商家顺势推出了购车“零首付”“零利率”政策。、不需支付利息,不用准备首付车款,只要每月分期还车款,就可轻轻松松将车开回家,无成本买车,车市真有这样的免费午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零首付、零利息购车,也并非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中国空气滤芯十大名牌

给你一个案例:王老吉品牌战略案例  

品牌释名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背景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功效”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

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企业急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明确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教育凉茶概念显然费用惊人。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

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红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很多人都见过这样一条广告: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显然这个广告并不能够体现红罐王老吉的独特价值。

在红罐王老吉前几年的推广中,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在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在中国,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

重新定位

2002年年底,加多宝找到成美营销顾问公司(以下简称“成美”),初衷是想为红罐王老吉拍一条以赞助奥运会为主题的广告片,要以“体育、健康”的口号来进行宣传,以期推动销售。 成美经初步研究后发现,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这种问题目前在中国企业别典型:一遇到销量受阻,最常取的措施就是对广告片动手术,要么改得面目全非,要么赶快搞出一条“大创意”的新广告——红罐王老吉销售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品牌定位。

红罐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严谨的定位,企业都无法回答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有创意”的广告片都无济于事。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经一轮深入沟通后,加多宝公司最后接受了建议,决定暂停拍广告片,委托成美先对红罐王老吉进行

品牌定位。

按常规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展开,因而大家的结论与做法亦大同小异,所以仅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不能让红罐王老吉形成差异。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成美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研究红罐王老吉、竞争者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与加多宝内部、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大量访谈,完成上述工作后,聘请市场调查公司对王老吉现有用户进行调查。以此基础,研究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厘清红罐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参与竞争。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两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自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而能否满足企业对于新定位“进军全国市场”的期望,则成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概念“清热祛火”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罐王老吉突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员认为:“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在研究一个多月后,成美向加多宝提交了品牌定位研究报告,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主要益处有四: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

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而不再像“凉茶”那样局限于两广地区,这就为红罐王老吉走向全国彻底扫除了障碍。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

其三,成功地将红罐王老吉产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淡淡的中药味,成功转变为“预防上火”的有力支撑;3.5元的零售价格,因为“预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历史,成为预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撑。

其四,利于加多宝企业与国内王老吉药业合作

正由于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饮料,区别于王老吉药业的“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两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两家企业共同出资拍摄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

成美在提交的报告中还提出,由于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因此建议在维护原有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拓餐饮渠道,在一批酒楼打造旗舰店的形象。重点选择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

凭借在饮料市场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直觉,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当场拍板,全部接受该报告的建议,决定立即根据品牌定位对红罐王老吉展开全面推广。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红罐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罐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确立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这时候才可以开始广告创意,拍广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广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紧接着,成美为红罐王老吉确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销量立竿见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业用于红罐王老吉推广的总预算仅1000万元,这是根据2002年的实际销量来划拨的。红罐王老吉当时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浙南这三个区域,因此投放量相对充足。随着定位广告的第一轮投放,销量迅速上升,给企业极大的信心,于是不断追加推广费用,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仅广告投放累计超过4000万元(不包括购买2004年中央台广告时段的费用),年销量达到了6亿元——这种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模式非常适合国内许多志在全国市场,但力量暂时不足的企业。

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红罐王老吉的重要销售传播渠道之一。

在频频的消费者促销活动中,同样是围绕着“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主题进行。如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公司举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渡村免费住宿两天。这样的促销,既达到了即时促销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巩固了红罐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品牌定位。

同时,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除了继续巩固传统渠道的“加多宝销售精英俱乐部”外,还充分考虑了如何加强餐饮渠道的开拓与控制,推行“火锅店铺市”与“合作酒店”的,选择主要的火锅店、酒楼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节日的促销活动。由于给商家提供了实惠的利益,因此红罐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主要推荐饮品。

推广效果

红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以后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

结语

红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加多宝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 为红罐王老吉品牌准确定位;

· 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这主要有两点:

广告表达准确;

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 企业决策人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

· 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

· 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附录:王老吉相关数据

附录一:王老吉饮料历年销量

2002年 1.8亿元

2003年 6亿元

2004年 14.3亿元

2005年 25亿元(含盒装)

2006年 约40亿元(含盒装)

2007年 约90亿元(含盒装)

2008年 约120亿元(含盒装)

附录二:加多宝公司历年建厂的投资

1995年,加多宝公司成立,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建厂,一期投资金额2000万美元。

1999年,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扩建二期,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3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4年,在浙江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2500万美元。

2005年,在福建石狮市祥艺镇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6年,在广东南沙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亿美元。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约2500万美元。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9980万美元。

编辑本段品牌战略方法的演变独特销售主张  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是不需要品牌战略的,如何多快好省地生产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如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由于用了“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成为美国工业领袖。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新技术不停地被开发,产品供应越来越多,相当多企业的库存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时候,劳斯·瑞夫斯提出了独特销售主张(USP)理论,这种品牌战略方法强调——将产品本身独特的卖点(USP)传播出去,借助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就可以最快最好地销售,并建立起自己有独特个性的品牌。

如:50年代的M&M's巧克力,是第一个包有糖衣的巧克力糖,于是它以“只融于口,不融于手”为独特卖点,迅速成为领导品牌。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根据竞争形势变化对USP进行全面更新和发展,将USP推进到消费者的大脑中,形成以心智为全新的品牌战略方法。北京心智阳光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团队成员师从特劳特中国合伙人邓德隆先生)将特劳特此一新成果整理成《定位:同质化时期顾客第一或唯一的选择理由》的主题演讲,与企业家分享,深受企业家欢迎。

中国空气滤芯十大名牌有海业、豹王、弗列加、法恩莎滤清器、永华、蚌埠市华泰、寰球、盛联、蚌埠市昊业、东凡。

1、海业

海业创立于1994年,是中国知名滤清器生生产厂家之一,产品系列涉及了汽车机油滤清器、汽柴油滤清器、气体滤清器、中央空调滤清器四大系列产品,总计开发设计的产品达到5000多种,能够适配目前市面上98%的车系,与此同时商品销往东南亚地区、欧美地区。

2、豹王

豹王集团公司创立于1989年,产品报价较低,品质也还不错,有一部分商品销售于英国、澳洲、巴西及其东南亚地区等我国与地域。现阶段应用豹王知名品牌滤清器做为原装件的品牌汽车有一汽丰田、五菱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安福特、上海市通用别克、上海市通用雪佛兰。

3、弗列加

上海市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于1994年创立的,上海市弗列加生产制造的滤清器关键供应给客车生产商,包含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商用汽车企业、玉柴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康明斯柴油机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4、法恩莎滤清器

法恩莎滤清器的品质还不错,其质量也非常细致,能够适用本田奥德赛、飞度、本田雅阁、本田思域、广州本田CRV、锋范等车系。

5、永华

永华滤清器生产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制造各种各样进口,国内燃气轮机、工程机械设备、农用运输车等空、机、柴滤清器的专业性生产厂家。包含一汽、二汽、重汽、欧曼、奔驰系列重型卡车三滤及各种各样小汽车、客运车、工程机械设备三滤。

6、蚌埠市华泰

该牌子主要是生产制造的滤清器有汽车机油滤清器、柴油机滤清器、车用汽油滤清器和气体滤清器,有关的生产厂商有奥迪车、宝莱、朗逸、红旗轿车等一起列的滤清器。

7、寰球

浙江省寰球滤清器有限公司,于1993年创立,企业除开营销推广汽车滤芯外,也有一些汽车零配件和摩托车配件等。

8、盛联

广东省东莞市盛联滤清器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以滤清器商品居多业。

9、蚌埠市昊业

蚌埠市昊业滤清器有限公司开创于年,商品带有汽车机油滤清器、汽柴油滤清器、气体滤清器的十大系列产品近千各种类的滤清器。

10、东凡

东凡制造的滤清器有汽车机油滤清器、柴油机滤清器、车用汽油滤清器、气体滤清器、中央空调滤清器等商品。关键用以日系与欧美系列及中外合作系列产品小汽车、重型汽车,如丰田汽车、三菱、马自达汽车、五十铃、日产、日野、通用性、福特汽车、新款奔驰、大家、宝马五系这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豹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