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文章内容

飞凡汽车纯电动汽车报价_非凡电瓶车价格

tamoadmin 2024-08-27
1.汽车人价格战重塑产品策略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虽然每个人买车想法都不尽相同,但考虑到一辆车需要为全家老小提供全路况、全天候的服务,国人常常会有“一步到位”的选

1.汽车人价格战重塑产品策略

飞凡汽车纯电动汽车报价_非凡电瓶车价格

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虽然每个人买车想法都不尽相同,但考虑到一辆车需要为全家老小提供全路况、全天候的服务,国人常常会有“一步到位”的选车思维。

这种思维放在电动车上也同样适用吗?从过去“哑铃型”的销量结构来看,主流人群确实是对电池技术、续航里程仍有所顾虑,说一句很现实的话:电动车省下来的钱,最后都得拿来换电池。

为此,教授今天就打算和大家聊两个问题,电动车到底能开多久?如今换电池的费用贵不贵?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由近3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工业产品,汽车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损耗,自然也就有了使用寿命。

对于普通的燃油车,一般的设计寿命是按照20年的时间来做,甚至以如今的制造工艺水平,更高也有可能,这也使得国家在2015年出台了私家车报废新规,从以前的15年变成无使用年限,只是行驶“上限”设置为60万公里。

而由于电动车与燃油车同属于私家车,所以电动车的报废标准也是按60万公里来衡量。只不过,和燃油车不同,电动车的三大件从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变成动力电池、电机以及电控,其中动力电池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动力电池容量会出现衰减,所以电动车寿命关键取决于电池寿命

电池寿命又和电池循环次数有关,即电池经历一次完整的充放电的过程,通俗点就是,将一块100%电量的电池放电至0%,然后再充电到100%,就视为1次循环。电池循环次数越多,那么电池寿命就越长。

而根据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测试标准规定,电池循环次数达到500次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90%,或达到1000次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80%。

这里的80%是一个临界值,就像手机电池一样,达到这个数字之后,并不代表手机不能继续使用,但会带来反应慢、异常耗电、跳电、发烫掉帧等问题,电动车同样如此。

因此,我们就以1000次电池循环次数来计算电动车大概能开多久。目前搭载磷酸铁锂的电动车大多数续航为400km,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大多数续航为500km,而由于实际续航会比工况续短,那就打个八折,又由于电池会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不断衰减,再打个八折,保守估算前者能跑25.6万km,后者能跑32万km。

除循环次数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外,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使用习惯,比如过充过放就会伤电池,再比如持续大电流输出,就会损害电池极板的物理性能,类似油车的积碳。

同时,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每到冬天类似的报道就太多了,在北方较冷的城市,电动车续航里程基本打5折,而且这属于1次循环,所以在北方的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会比上面的估值还低一些。

尽管如此,电动车的寿命还是挺可观的,甚至说大多数新能源车主是开不到换电池时候的。据《2021新能源汽车置换流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44.32%的用户选择在1到3年换购新车,超8成用户5年内换购新车。

但正如前文所说,主流消费者担心买电动车是给自己买了个“爹”,大多数人都被换电池的大笔费用劝退了。

前两年很多车企都推出了自家的“电池租赁”方案,这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类似大众、小鹏等不具备换电服务的车企,它们其实是将电池包价格做成“定额免息”,最后是拥有电池包所有权的

另一种是类似蔚来、飞凡等具备换电服务的车企,它们将车身和电池包拆开销售,使得入手价格门槛更低,而使用期间只需要支付对应的电池租赁费用,最后是不具有电池包所有权的。

以飞凡R7为例,其提供两种电池租赁方案,容量为77kWh的电池组,电池立减价格为8.4万,电池月租金为1260元;容量为90kWh的电池组,电池立减价格为10万,电池月租金为1560元。每年租赁费用为15120元和18720元,也就是说用车时间不超过6年,会比整车购买方案更便宜。

所以对于是租电池和买电池也无需纠结,如果资金充足并打算长期驾驶,就选择买断;对未来电池进步有信心或中长期有换车,就选择租用。

而且有必要指出,具有换电服务的车企意味用户不需承担电池的报废、衰减等问题,因为用户到换电站是可能换到新电池或旧电池,所以蔚来曾表示电池衰减至90%会主动回收。

至于没有换电服务的车企,意味着电池衰减到80%后,需用户选择是否更换电池。据中保研2022年发布的《汽车零整比体系》显示,大部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系数都在30%到50%区间,也就是说一辆20万的电动车换电池需要花6~10万元。

但是,从2023年开始,动力电池价格似乎开始有明显回落,一方面是新能源销量受国补退出、消费者消费欲望降低等因素放缓,电池产能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去年年底碳酸锂报价为59万元/吨,如今跌破40万元/吨,下降超32%。

另一方面是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最近推出的“ 锂矿返利 ” ,签了这个的车企,宁德时代卖给它们的部分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结算。

以上不仅让新能源车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还会进一步降低电池售价。据教授了解,目前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单体价格约350元/片,在考虑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的情况下,再加上运输、人工,预计装车价约为700-900元/kWh,相比去年的1200元/kWh,售价明显降低了很多,后续甚至还可能下降。

显然,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原材料价格下降,即使换电池,价格也不会像之前那么贵了,除非你的电池容量是真的高。

不过电动化趋向下的汽车也是越来越像手机了,是否会出现类似手机更换电池后的密封性、性能降低等问题,应该会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期待之后电池技术的突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人价格战重塑产品策略

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销量下滑、库存高企、厂家直营、二手车不景气……在汽车行业穿越1月寒冬的档口,犹如“毛细血管”的经销商往往是观察汽车行业的一个切口。

2023年3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汽车消费指数,以及1月二手车深度分析,解析当下汽车市场现状与走势。

数据显示,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此,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已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50%)之上——汽车流通行业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作为汽车市场需求的晴雨表,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低反映着中国汽车市场流通状况。库存预警指数越高,意味着市场需求越低。反之,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越大。

“往年2月多是春节,属产销淡季,今年2月汽车市场略好于往年同期,但低于汽车经销商的预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需求乏力,整体市场需求不足,再加上新能源价格战,使消费者有比较明显的观望等待情绪。

另一方面,多家汽车企业调整售价,终端促销力度加大,促进了终端销售。但银行LPR(Loan Prime Rate,市场报价利率)浮动利率下调,部分消费者资金主要用于提前支付房贷,购车意向较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2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40万辆左右,相比月初预计减少20万辆。

与新车市场类似,2月,二手车经理人指数为48.6%,处于荣枯线以下,二手车市场景气度处于不景气区间。

在历经1月寒冬、2月蓄能后,乘用车市场有望在3月迎来春天。多数经销商认为,综合来看,随着各种促销政策频出,消费者信心回升,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

01.

开局遇冷

今年1月,受疫情余波及春节提前等短期因素影响,各汽车企业以普遍遇冷开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29.4万辆,同比下降37.8%,环比下降40.4%。新能源补贴退坡叠加头部厂商价格政策调整幅度较大,导致消费者产生一定观望情绪,新能源当月零售33.3万辆,同比下降6.1%,环比下降48.1%。

进入2月,车市销售节奏逐步恢复,但由于购置税减半、补贴退坡等政策透支效应尾声,加之2月工作天数较短等原因,销量整体状况不及预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高达80.2%经销商认为2月销量未达预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部分经销商表示,厂家任务量较高,且在途车辆较多,库存压力较大,资金流转情况较差。

其二,市场竞争激烈,终端销售价格混乱,毛利持续走低,导致经营利润下滑。

其三,经济回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当地购买力不足,导致客流及订单下滑。

上述现状反映在构成预警指数的5个分指数中。其中,2月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从业人员4个指数环比上升,但经营状况指数却环比下降6.7个百分点。

上升是由于2月汽车生产端有所恢复,经销商补库动力强所致。下降则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多家汽车企业降价销售,经销商经营状况下滑,间接反映出经销商较大生存压力。

2月5日,浙江台州最大汽车经销集团——浙江中通控股集团(中通控股集团)跑路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相关信息显示,中通控股集团旗下多家经销门店关停,员工工资无法按时结清,大量用户赠送或购买的保养无法解决。

有不少车主在网络上留言:“路桥中通捷豹路虎店,还有两次保养,这下没了”“我还有3次免费保养没做,就关门了”“还没来得及上牌”……

中通控股集团大量门店关停,也是汽车销售服务洗牌的缩影。

2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发布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去年经销商亏损、持平和盈利占别为45.2%、25%和29.7%,未盈利经销商占比扩大至七成。

经销商对3月车市寄予新希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3月市场需求减少的经销商占比26.0%,认为需求持平的经销商占比44.6%,认为增加的经销商占比29.4%。

“3月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旺季,随着各地促销政策出炉和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者入店购车人数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徐剑飞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3月终端零售量将稳定增长,有望达到180万辆,而去年同期为150万辆。

02.

二手车待破冰

回顾汽车市场近些年的发展,汽车产品和产能、市场结构和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增+置换”特征逐渐显现,二手车正成为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换购是汽车市场第一大需求,二手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活跃二手车市场,一方面置换消费会带来结构升级,进而拉动新车销售;另一方面二手车降低了消费门槛,通过畅通二手车的梯次消费和流通,能有效扩大汽车消费规模。

1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24.82万辆,环比下降11.87%,同比下降15.93%,交易金额780.29亿元。其中,同比降幅明显好于新车市场近4成下降。

“主要受春节长因素影响,实际交易日数有所减少,一部分购车需求在去年12月提前释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陆广智说,二手车市场有望在2月破冰。

他认为,2月是春节后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3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蛰伏已久的市场持续折射出新的消费机遇。“燃油车市场需求会逐步恢复,这对目前以燃油车车源为主的二手车市场是利好,因此,2月二手车市场值得期待。”

2022年,二手车行业迎来史上最密集的利好政策组合拳。阻碍二手车流通的障碍,比如二手车限迁、征税办法束缚及临时产权登记缺位等相继移除,二手车流通进入新阶段。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二手车市场交易仍出现个位数下降,全年交易量达到1602万辆。

今年1月1日,二手车行业再添利好政策——限制个体经营,鼓励企业化运作,引导二手车交易从私人交易,更多地转向企业经营,让消费者买二手车也能享受到与买新车同样的服务。

2023年是各项政策全面落地的一年,二手车市场将恢复应有活力。“我们预估,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应该向2000万辆大关冲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说。

作为二手车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二手车热度持续“狂飙”。天天拍车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二手车在线成交量同比增长119.9%,环比增长183.3%。

亮眼数据背后展现出新能源汽车强劲发展。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使用周期较燃油车短,加上迭代更新快,以及各地补贴促消费等因素,预计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但年初,特斯拉降价冲击波却将新能源二手车经销商推入冰窖。

继特斯拉之后,问界、小鹏等相继跟随降价。岚图、埃安、极氪、零跑、飞凡等品牌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限时优惠活动。即便是价格一直坚挺的日系也加入降价潮,东风日产ARIYA、一汽丰田bZ4X限时优惠高达6万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降价潮,很快引起二手车市场连锁反应。

“开年以来一直血亏,最近甚至都不敢收新能源二手车”“早点处理,总比砸在手里赔钱好”……多位经销商对此苦不堪言。

福建常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区总经理李杨则认为,短期内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面临阵痛,但长期市场向好。“二手车商经历过前段时间的亏损后,对新能源汽车经营会更理性,减少库存周期,对小众品牌的选择也会更加谨慎。”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徐剑飞看来,市场已经迎来回暖信号,3月二手车经营或有所好转。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只有更可能地降本,才能在价格战中拥有更多。

文 /《汽车人》黄耀鹏

价格战仍在进行中,虽然混杂了非市场因素,官方不方便出来表态,但说到底这是市场行为。

中汽协在3月22日呼吁,“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产品端应对价格战

虽说这种呼吁,没有解决价格战的根源问题,但至少道出了目前主机厂面临的困境,“承受稳定经营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这些压力常在,只是眼下到了一个临界值。

《汽车人》在《价格战开打,供应商难了》一文中表达了类似看法,成本上的长效机制,能在根本上提升主机厂的竞争力,但短期内价格战必然导致行业“失血”。

如果将主机厂的运营比作一个人的健康,那么“长效机制”,就好比增强个人体质的种种行为。当前这个人的伤口还在流血,最重要的当然是止血。如果给予的建议是加强锻炼和饮食控制,岂不滑稽。

我们看到,市场竞争的激化,已经重塑了产品端的价格机制。或者说,主机厂正在削弱某些堆料行为、放慢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规划,甚至开始反其道行之。

这样的做法在新能源车上正变得普遍,可以说是消费驱动的结果,即消费者正在终结“无脑上顶配”的消费模式;也可以说是主机厂主动的行为,主动下拉客单价,放弃超额利润,以确保市场份额。这样的思路,其实和价格战本身不谋而合。

自动驾驶软件先被牺牲

即便同样的产品,也可以看出中美消费者对于附加值的看法不同。

北美有28.5万辆特斯拉搭载了FSD(自动驾驶套件),意味着19%的客户选择了这一报价8000美元的选装包。单这一项,就给特斯拉贡献了20多亿美元的收入。

而在中国,特斯拉表示2022年只有1%-2%的车主选择了6.4万元的FSD。3.2万元的EAP(增强型自动驾驶)选装包,也只有很少的人购买。

中国消费者不愿为软件掏钱,这不是什么秘密。在当前价格战狂卷之下,这一现象达到了新高度,迫使厂家重新思考,自动驾驶软硬件该如何配置,才能在价格战的压力与后市场的利润中间,取得平衡。

车子买到手之后,智驾服务依赖于后台部署的云平台。增加用户,多出来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前提是云平台数据交互和处理能力有富余),怎奈客户不买单。

高端服务一般按月收费,通常以订阅模式存在,避免直接放在价目表上。特别是NCA(有高精度地图匹配的城区自动驾驶功能)模式,将来续订的比例可能不理想,这一点主机厂其实也有数。除了新车免费一两年之外,主机厂更倾向于直接在硬件上动刀,而不指望在软件上持续盈利。

多数主机厂选择克制地配置硬件,而软件基本版取赠送手段,付费订阅算搂草打兔子,打到多少算多少。

问题是,如果续费的客户增加太慢或者减少,服务器、高精度地图更新、OTA等刚性成本,就必须由存量客户来承担。这样不但导致续费居高不下(因为订阅客户数量扩充太慢),而且还会迫使厂商长期拿钱补贴云服务。

不能赚反亏的前景,让厂商们改变了产品策略。大肆宣传云服务升级能力的,几乎没有,就是因为有这个预判在起作用。

激光雷达也是牺牲品

李想曾经表示,特斯拉的FSD硬件,成本在1000美元左右。而以成本控制著称的理想,其自动驾驶硬件的成本,平均到每车大约4000美元左右。

马斯克不止一次说,激光雷达上车这个选择很傻。很多人都从技术上分析,力图证明马斯克说得不对。

激光雷达毫无疑问能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但配置了激光雷达,不只是买一个传感器的问题(相应车型都配置三四个固态激光雷达,覆盖前后轴向视野),还要购相应的预处理软件,并且在算力端和存储端留出足够的余量。

要知道,激光雷达不管是否取“前融合”处理方式,其数据量和连带的计算量,比其它传感器都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如此吃硬件的结果,就是整套系统的成本上去了。

马斯克当然懂工程,他可能是从成本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现在有个现象可以佐证他的观点,即今年以来,激光雷达砍单非常严重。

今年,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股价下滑了40%,最低跌至11.6美元(3月21日)。虽然2022年交付量超过8万台,但第四季度就占了4.7万台,这一比例看上去匪夷所思。

对第四季度交付大涨的现象,禾赛解释称,拿到了11家OEM商前装订单。唯一披露的是理想汽车的“纯电平台”,但未透露是标配还是选装。

美国一家专门从事证券集体诉讼的律所The Rosen Law Firm,正收集证据,试图指控禾赛“向投资者发布重大误导性商业信息”。该律所暗示,不但2022年禾赛交付数据不实,未披露的2023交付情况,也与声称的订单数量“对不上”。

这背后,就是特斯拉发动价格战前后,新势力和一些传统大厂集体对禾赛砍单。虽然外界无从获知砍单数量,但今年销量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今年1月和2月份,新能源轿车榜单上,使用激光雷达且上榜的只有蔚来ET5,而上榜门槛5870辆;新能源SUV方面,符合同样条件的只有理想L8/L9、极氪001,上榜门槛不过3720辆。现行款蔚来ES6、问界M5,都没有配备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的真实需求,应该不会像禾赛的财务报告所言的那么乐观。这也是禾赛被职业讼棍盯上的原因。

软硬兼施,够用就好

在价格战期间上市的小鹏P7i,配置设定相对G9要简化很多。标配L2基础能力,低配不带激光雷达,算力芯片为一枚Orin-X;而高配则有两颗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相应的算力芯片增加为两枚Orin-X。

前者没有NOA和记忆泊车,而尚未落地的城市领航功能,也只在高配上出现,预计将归入订阅付费类,两者的差价为2万元。而预制NCA(城市高精度地图匹配)的车型,则又加2万元。

小鹏的做法很典型,就是低配下探到25万元以下,代价是砍掉高级智驾功能。

飞凡也取了类似做法。当初飞凡R7上市的时候,可是以“堆料卷王”的面目出现的,号称全融合智驾和标配所有智能座舱功能。如今推出的低配版,砍掉了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降级为Mobileye Q4H,5G网络将为4G,疲劳监测、自动变道、4D雷达由标配变为选装。

竞争压力迫使价格必须要做低,至少要把低配压到某个有指标意义的价位区间。

最先牺牲的,就是智能驾驶套件和软件能力。这是因为智驾功能砍起来很容易,不用重新开模,不用大幅度更改设计,只须对生产微调,牵动因素很少。而客户对其价值的认知,与主机厂存在分歧,主机厂对此也心知肚明。

而且,理智的客户已经预见到,尽管为800Tops的算力付钱,但实际上用到的可能只有10Tops。硬件能力过剩太多,固然是为了将来软件升级进化新能力而做准备,但眼下价格战打得热闹,就算做姿态,也得做点低配出来。

价格战影响下,智驾能力对于高端车都沦为牺牲品,而2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智驾配置更是能省则省。就算没有价格战这码事,他们也不打算在这上面花太多成本。

在15万-20万元级的比亚迪、埃安、深蓝车型上,大都以成本2000-3000元的1V1R、1V3R的博世L2级智能驾驶功能为主。

事实证明,在这一价位区间,客户对产品的智驾能力都很宽容,期望值不高。而主机厂也没有刻意宣传,大家心照不宣。

打压价格波及到行驶性能

如果智驾是首要牺牲品,其实其它性能也可以缩水。双电机换成单电机,三元换成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就能由高向低。

以前燃油车时代,主机厂对于新一代同型产品,到底是增配还是减配,是百花齐放的。直观印象是,增配居多,特别是豪华车品牌,越出越高端。多出1元钱的配置,价格可能涨2元(往往以品牌溢价形式体现),单车毛利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客户还很乐意埋单。

现在趋势变了,新版价格都往低走,以打压价格为主要诉求。

特斯拉先有三元电池版,现在磷酸铁锂方案成了客户的主要选择。阿维塔11、非凡R7、问界M5、小鹏P7i、深蓝SL03、比亚迪海豹、蔚来ET5、极氪001,都推出了单电机版和磷酸铁锂版,而且这两者往往是配合着放在一起的。

甚至在价格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这股风潮。主机厂的选择趋同,表明了主机厂已经通过“阅读”市场发现,价格竞争成了主流。都说特斯拉是新能源的风向标,投资者日大谈降本诸多措施,威慑力十足之余,也为国内新能源市场定下了新基调。

只有更可能地降本,才能在价格战中拥有更多,这个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应对办法越多地集中在产品端,说明市场已经改变了看法,不再认为是清库为主要目的。这也意味着价格战将长期化。

快速突袭、见好就收,正在慢慢演变成掘壕筑垒的阵地消耗战。这对所有人来说,都称不上是好消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