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中汽中心_中汽中心汽车测评在哪看最好的地方

tamoadmin 2024-09-04
1.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2.中国汽研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开启“恰饭”新思路3.C-NCAP最新成绩发布 东风日产奇骏获五星级4.他们道出中国汽车出口的奥秘5

1.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

2.中国汽研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开启“恰饭”新思路

3.C-NCAP最新成绩发布 东风日产奇骏获五星级

4.他们道出中国汽车出口的奥秘

5.深读曝光车内健康“杀手”,中汽测评这么做!

中汽中心_中汽中心汽车测评在哪看最好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社长最近体验了一下小鹏P7,刚好是个下雨天。

社长下意识去动右手边的雨刮,却只摸到了怀挡。为此,还被小伙伴嘲笑了一番。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开到怀挡车的时候,也都和社长一样有点蒙蔽。

那么,为什么P7要用怀挡?真的是像网上说的那样,照搬特斯拉的设计吗?

而且看上去,特斯和奔驰的怀挡,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关系。

那么,车企们为什么会用上怀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设计理念在驱使?

今天,社长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01.?舒服,人类毕生的追求

全系标配怀挡的奔驰,并不是怀挡的发明者。

全世界第一台怀挡车型是一台美国车,1937年的庞蒂亚克DeLuxe。

我们知道,在机动车行驶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

但在上世纪30年代,三点式安全带还没发明出来,路上人不多,车也不快。比起安全来说,一家三口能够其乐融融地坐在前排,才是真正的刚需。

但装上横向相连的大沙发之后,坐在中间的人会干涉常规的挂挡操作。轻则车辆抛锚,重则车毁人亡,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时,设计师突然一拍脑门儿:把挡位从地板放到方向盘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而且挂挡的时候,双手还不用离开方向盘,多方便!

《绿皮书》的第三主角、璨蓝的凯迪拉克De?Ville,就是这种经典的怀挡设计。

怀挡也因其节省空间、使用便利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怀挡,奔驰还有另一项别出心裁的设计——把座椅调节按钮,放置在了门板上。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能够让车主在调座椅的时候,不会刮花自己的名贵手表。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别的车主就不戴名贵手表了吗?

这个设计的本意,其实是利用好最后一点侧向空间,把座椅做得更加宽大、更加舒适。

(座椅对比:宝马5系?vs?奔驰E级)

顺便再解决一下17向座椅调节的问题,看着调可比盲操简单多了。

其实也不难发现,奔驰的这两项设计,都是为了让人更舒服来服务的。

这种以人为核心,追求舒适、健康、高效、安全的设计原则,就叫做人机工效学,也叫人机工程学。

02.人机工效学,到底有多重要?

人机工程学,不只是出现在汽车上,还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端起水杯喝水,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人机系统。

奶茶杯子要做成上宽下窄的样式,马克杯的“耳朵”部分做得比较宽,都是为了让我们在拿杯子的时候更加舒服。

汽车也不例外。

伸手开关门,坐下,系安全带,放下手机,使用触屏/按键/旋钮/拨杆,看车窗外,挂挡,踩加速和减速踏板,转方向盘,打转向灯,从杯架上拿瓶水喝两口……别看行云流水下来只要半分钟,但处处暗含着人机工程学设计。

所有的细节都能让人如沐春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就拿比亚迪e2来说,社长在2019年给出的评价是续航有惊喜的时尚代步小车。

详情请戳:

比亚迪这台不到10万的小车,竟然给我带来了特斯拉的续航体验?

但当时e2的方向盘只能上下调节、不能前后调节,调节幅度也不大。座椅全系不带高低调节,想找到舒适的坐姿,非常考验车主的身材。

社长想够到方向盘,座椅就得往前挪;但挪到大半的时候,社长的“大长腿”就已经顶上了方向盘,一时间十分尴尬。

百度随手搜索“比亚迪e2方向盘”、“比亚迪e2座椅”,也是类似的结论。(2021款比亚迪e2,已经通过增加座椅高低调节进行改善)

(想知道一台车的座椅舒不舒服,百度输入“车型+座椅”但不要点搜索,前10条里吐槽越多,就越不舒服)

这个问题,在商务取向的比亚迪汉上就不存在。

汉的座椅,基本上是一水的好评,丈母娘坐了都说好的那种。

在座椅调节范围、座椅靠垫长度/宽度、靠背贴合度等方面,都有着更优秀的设计。(如何选一把好椅子,咱们下次再聊)

(来源:汽车之家)

能够让人们坐得舒服,只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各种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车机逻辑清晰、操作简洁,同样是人机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范畴。

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凑合用就好了嘛。

但是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2019年的德国,就发生了这么一起。

司机在下大雨的时候,尝试通过触屏来调节雨刮的运行速度,然后……就Duang了。好在人无大碍。

事后的分析,是司机违反了德国法律,在驾驶中使用触屏引发了交通事故。分心驾驶的司机负全责,并处禁驾一个月。

但如果能换成语音或拨杆控制,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月销过万的特斯拉Model?3,也有一个不合理的设计。

由于光的反射,整个中控台、尤其是中控大屏,都会倒映在前风挡玻璃上。

如果这个倒映的中控大屏恰好在人眼的视觉范围里,就会影响到驾驶安全。

处理这个虚像的办法也很简单,通过内饰设计,把它藏到风挡玻璃最下面的黑边里就可以了。特斯拉Model?3,也是这么做的。

但Model?3是为北美地区设计的,没有针对中国地区做优化。平均体型更大只的美国人看不到虚像,但有一部分中国人能够看得到!

(来源:中汽中心软件测评中心)

不只是特斯拉,很多进口车甚至是合资车,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大家专心开车的时候不会注意到,仅此而已。

03.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标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了不同的国家标准。其实从能耗标准就能发现,全球各地的标准其实并不统一。

欧洲的NEDC循环,匀加速、匀减速和匀速行驶的工况和欧洲当地的驾驶习惯类似。日本的JC08标准则包含了更多的加减速工况,而且不测高速,同样符合日本当地。美国大量的急加速、急减速、更高的平均时速和开启的空调,也是美国当地那些“暴躁老哥”的实际开法。

不过在2018年之后,各国纷纷换成了国际通用的WLTP标准,在速度和加速度上标准更高,也更加符合日常驾驶的工况区间,已经在向统一化发展了。

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树立起来属于自己的标准,至今还在沿用NEDC循环。好在今年5月份,CLTC循环已经作为推荐性国标实施了,最晚2025年强制推行。

到那时,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也会更加真实,某些车型续航对半折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但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的确有些晚了。人机工程学标准,更是无从谈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就有了全球首个人机工程研究会。

中国真正成立人机工程学研究会的那一刻,比美国足足晚了31年。

这时,一洋之隔的日本早就建立起了本国的汽车人机体系,确保符合人们的要求。

许多人都说日产的座椅很舒服,甚至强于一部分奔驰车型。

但明明奔驰把座椅调节按键挪走了,座椅更宽厚,应该更舒服才对啊!

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人都是东亚人,而不是身材高大的欧美人种。

宽厚的座椅,不适合我们。

而且,中国人四肢偏短、躯干偏长,对方向盘、座椅的调节需求会更高。盲目用国外标准,会导致很多新手和女司机不得不“抱着”方向盘开车。不仅不舒服,在事故中也更容易受伤。

只有足够了解中国人,才能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

但国外品牌,向来不会做慈善。自主品牌还在摸索阶段,也没有能力主导行业标准。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还得是国家。

中标院作为国内人机工效学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先后承担了三次全国人体普查工作。

从2016年起,历时整3年,才收集到了2.6万中国人的基本尺寸数据和力学数据。给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静态的人体数据有了,但在车内的动态人体数据却依然是空白,更不用说对人体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了。

这一次的主角,是中汽中心。

前不久社长受邀,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20年(第二届)汽车人机工效测试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得知了不少信息。

从2017年开始,中汽中心站在中标院的肩膀上,先后集了5000多人的驾驶和乘坐姿态数据,涵盖了短途市区和长途高速等多种路况。并和中标院一起,合作开发了专属于中国人的2D和3D模板和仿真测试工具。

至此,数据有了,方法也有了。国家大手一挥:立项!

在汽标委带领下,这几年已经设立了多项适合中国人的人机工效学标准。目前已经部分立项,正在逐步联合车企,进行推广和执行。

预计3-5年内,车企们推出的新车在新标的指导下,也会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到那时,抱着方向盘开车的陋习将不复存在,包括职业司机在内经常开车的人,腰酸背痛的毛病,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04.?写在最后

社长作为一个汽车行业从业者,看到国家标准终于立项,还有点小激动。

短短的几十年里,谁能想到一个连车都不会造、只能靠进口的国家,能成为全球产量销量均第一的汽车工业大国?

不管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还是造车新势力,哪怕是传统车企的燃油车,我们的自主品牌从廉价低质、到无脑堆料、再到精心设计,这三个阶段之间突飞猛进的进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我们也知道,和那些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们依然还差得很远。

看似弯道超车快要成功了,但想真正造出来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这次人机工程学的标准出台,只是跨越自我的一小步。

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是一大步。

我们的汽车工业,正在从会造车,向造好车,造中国人需要的好车迈进。

汽车工业强国的梦想,也正在大踏步地实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

当下,大多数汽车用户持有的车型依然是小轿车和SUV,但是随着政策、市场的变动,消费诉求逐渐改变,MPV车型成了一部分人的刚需,MPV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特别是家用MPV。其中,自主品牌还纷纷加码,力求争夺更多的家用MPV市场份额,传祺M6 PRO就是一款已经杀出重围的车型。然而,在购买家用车时消费者着重关注的安全性方面,传祺M6 PRO却不如风行游艇这一后来居上者。

风行游艇在安全方面的表现简直令人惊绝!不仅通过史上最严规程2021版C-NCAP规程,获得五星认证,还在真实中成为“保命神器”,成为完胜传祺M6 PRO的7座家用车。

NCAP成绩惊艳众人,五星认证让安全有保证

2022年12月1日,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公布了一个C-NCAP测试结果,风行游艇成功挑战史上最严规程——2021版C-NCAP规程,以综合得分率高达83.3%?的成绩斩获五星认证,成为汽车史上首个以MPV车型身份成功挑战2021版C-NCAP规程并获得五星认证的7座家用车。在此次测试中,风行游艇还在多个项目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

主动安全无懈可击,贴心呵护深得人心。得益于L2+级智能驾驶系统的15项安全配置,风行游艇在2021版C-NCAP规程主动安全的审核项中,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获得了满分;在评价项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上获得了33.218(满分38分);在可选审核项中,车道偏离LDW 、盲区监测BSD等项目均获得满分;另外,在灯光性能上,因为风行游艇配置了自动切换近光灯、自动控制远光等功能,测试成绩是8.180(满分10分)。

被动安全重中之重,实现全方位的保护。风行游艇整车高达66.3%比例为高强度钢,配备超越合资的8安全气囊,构筑起足够安全的车身结构。风行游艇前、中排座椅的预紧限力安全带的使用,以及中排独立座椅与儿童座椅的良好设计匹配,可以将儿童稳固地保护在座椅上。面对2021版C-NCAP规程在乘员保护上新增的不同年龄儿童乘员评价,风行游艇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在三大碰撞中的50km/h车车正面碰撞(即MPDB)工况下,风行游艇的中排10岁儿童(即Q10)的头、颈、胸部得到有效保护,均获得了满分。

在50km/h刚性壁正面碰撞(即FRB)工况中,风行游艇中排儿童座椅上的3岁儿童(即Q3)的头部成绩获得满分、颈部成绩为0.630(满分1分)、胸部成绩为0.996(满分1分),儿童的头、颈、胸部同样得到有效的保护。

而在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测试中,风行游艇的前排人及二排女性人的各个部位也都获得了满分。

风行游艇不仅在权威测试中获得高分,在实际驾驶中,对车主的保护也令人惊绝!近期,某风行游艇车主被47吨重型半挂车正面猛烈撞击,导致游艇车身前半部完全损毁,车辆直接报废,但车主本身却安然无恙,经过这一起事故,足见风行游艇车辆安全保护性能简直逆天。从现场看,此次事故完全可以说是真实版正面25%偏置重叠碰撞测试,风行游艇的座舱在事故中如同坚固的堡垒,牢靠地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成为真正的“保命神器”。

无惧同级对比,安全完胜传祺M6 PRO

风行游艇在主动安全上,配置了L2+级别智能驾驶系统,有15项智能安全配置,在防范安全隐患上,风行游艇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反之,传祺M6 PRO主动安全配置则相对单薄,只有11项智能安全配置,在防范于未然的层面上相当不到位。

其次,风行游艇的被动安全配备了8安全气囊,而同级车型传祺M6 PRO只配备6安全气囊,二排只有气帘做保护,气囊却没有配备,根本没有考虑到为乘坐人员建立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由此可见,风行游艇安全性完胜传祺M6 PRO。

作为家用MPV,风行游艇在安全方面的表现真的可圈可点,参与权威测试成绩亮眼,现实中成保命神器,此外与同级车型传祺M6 PRO对比,无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遥遥领先,相当出色。如果想要入手安全性高的家用MPV,风行游艇是一个你不可错过的选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天下闻,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汽研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开启“恰饭”新思路

作者?|?郭?振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0年度C-NCAP第三批车型评价结果出炉。

11月21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中心)在广州车展期间发布上述测评结果。本次涉及的8款车型于10月底完成试验,其中因部分?理想ONE被召回,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将进一步确认相关信息。故此次只发布7款车型测评结果。

这7款车型均为传统燃油车,包括3个中国品牌和4个合资品牌。其车型和评价结果分别为:红旗HS5?2.0T?AT?智联旗享型(5星)、哈弗F7?1.5T?DCT?i?潮版(5星+)、奔驰GLB级?200动感型改款(5星)、宝马3系?325Li?M运动套装(5星+)、天籁2.0L?CVT?XL?舒适型(5星)、享域1.0T?CVT?乐享型?180国VI(5星)、宝骏RM-5?1.5T?CVT?24小时在线豪华型6座(4星)。

帮宁工作室从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了解到,本次试验车辆全部由该中心从各品牌4S店购买,共花费约387万元。

综合来看,本次测评呈现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试验周期较长,历时3个月。

测评严格按照2018版C-NCAP规则进行,每款车型每项试验安排均在C-NCAP提前公开,依次进行AEB试验、行人保护试验、三项实车碰撞试验以及鞭打试验。该批第一款车型AEB试验自(2020年)7月29日开始,最后一款车型碰撞试验至10月29日完成。

其二是,这7款车型均为销量较大的配置,整体表现可圈点。

比如车辆基本安全配置中,正面气囊、前排安全带提醒装置、前排安全带预张紧、限力器等得到普遍应用,在此次所有测试车型中均为全系标配。

比如侧气囊、侧气帘等安全配置,在新车上的装配率明显提升,在侧面碰撞测试中可以迅速完整地展开,从而有效保护车内人员。

再比如,虽然测试车型级别和价格有所不同,但所有车型均装备能起到主动预防碰撞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C-NCAP在提升中国汽车安全性能,以及重要安全配置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相关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2018版C-NCAP规则实施3年来,各品牌车型的安全配置都有明显提升,且测评成绩持续向好。

至此,2018版C-NCAP规则自2018年7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11月,中汽中心共测试63款车型,其中46款车型获得5星及以上成绩,17款车型获得4星及以下成绩。5星及以上比例从2006版C-NCAP规则时的37.5%增加到?73.0%。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国产主流车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安全配置看,上述63款车型中,配备ESC功能的车型有59款,ESC配置率从2012版规则的65.8%上升到?93.7%。配备AEB功能的车型有51款,总体配置率为81.0%。

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5星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2018年-2019年,欧洲NCAP启用最新评价规程,2019年约有四分之三测评车辆获得5星。2017年-2019年,韩国NCAP碰撞车型中,达到5星以上车型约占总数量的85%。2019年,A-NCAP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的95%的乘用车、SUV和LCV测评中,91%的乘用车、SUV和LCV获得5星。

NCAP(新车评价规程,?New?Car?Assessment?Program)最早可追溯至19年。彼时,由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牵头组织实施US-NCAP——这个公认的世界最早NCAP体系,对世界汽车安全发展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4年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推A-NCAP。又2年后,经日本政策授权,NASVA推出J-NCAP。同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推出IIHS-NCAP,其特点是不用星级划分成绩,而是将安全性能划分为良好、可接受、及格和差4个等级。

NCAP?继续在各国推进。19年,由法国、德国、瑞典、荷兰、英国、卢森堡及西班牙7个欧洲国家牵头,联合国际汽联、欧洲汽车俱乐部(ADAC)等推出E-NCAP。1999年,韩国推出K-NCAP。

2006年,中国建立了自己的NCAP,成为第七个NCAP组织。从一开始,中汽中心就将其定位为独立、公正和第三方,并在此后14年中,通过不断增加测评项目来完善其内核与外延。

2012年,C-NCAP加入Global-NCAP(全球NCAP),致力于推动汽车安全。4年后,C-NCAP加入UNRSC(联合国道路安全协作组织),通过系列公益措施和技术推动,致力于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来看看值得记录的几个时间节点。

2012年,中汽中心开展专注于健康、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C-ECAP(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研究。2015年,发布实施第一版C-ECAP,属国际首创。2016年,创建并发布实施EV-TEST(中国电动汽车评价规程)。2018年,发布CCRT(中国汽车消费者满意度研究及评价规程),属国内首创。

它们各有所成。帮宁工作室了解到,成立至今,C-NCAP已完成465款车型千余次碰撞试验;C-ECAP自愿性认证项目从生态环保和成员健康维度,完成49款车型评价;EV-TEST完成30款市场主流电动车型评价;CCRT从消费者满意调研和客观试验两个维度完成65款车型评价,车型推荐率为58.5%。

但如何将这些相对独立的测评项目集中起来,统筹开展汽车评价,以更精准地为中国汽车产业服务?今年3月6日,中汽中心将包括C-NCAP、C-ECAP、EV-TEST、CCRT在内的测评项目进行整合,成立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下设品牌推广部、试验管理部和技术管理部。

新机构初衷未变。其愿景是,通过独立、公正、专业、更严格的试验和技术要求,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和引导汽车消费市场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更美好生活?需要。

在中汽中心内部,它被定位为中心直属非盈利机构、全额预算管理部门、受中汽测评管委会领导。其社会行业定位有三,一是为消费者服务,当好购车参谋;二是为企业服务,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技术推广;三是为部门服务,提品质量信息。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实施流程可概括为“四个统一”,分别为统一选车、统一购、统一测试和统一发布。

以统一选车为例,其原则之一是,近两年内新上市的乘用车(M1类车辆),且车型总销量超过3000辆(新能源汽车和热门车除外)。由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参考市场表现选取,取消企业自主申请。

原则之二是,热门车为上市6个月以内,且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车型,由公开投票方式选取。

值得一提的是,热门车评选项目是C-NCAP成立14年来首次实施。作为一项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举措,其旨在更好地让消费者参与到C-NCAP安全评价规程测试全过程中。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在2020年度C-NCAP第三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会上透露,经过历时一周的投票,最终锁定哈弗H6为测评热门车,后续将对该车开展购车以及测试全程直播。

车型确定后,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在事先不告知生产企业的前提下,到该车型经销商处购买较大销量配置的所有试验用车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购买过程接受媒体和消费者监督,同时在中汽测评官方平台上公布所购测评车型及配置,向车辆生产企业发送通知函。

接下来,测评车辆依次完成CCRT、C-NCAP评价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客观试验部分,且每个确定车型购3辆。之后,发布测评结果,包括安全性能、驾驶性能、舒适性、经济性(用车成本)、造型及品质、故障率等单项星级。后续还将纳入智能化性能指标。

C-NCAP自2006年首次推出,期间14年,已经历过两次大改版——分别是2012年和2018年;和2次小改版——分别为2009年、2015年。

2020年4月27日,2018版C-NCAP规则修订版发布实施。此次修订内容包括:优化更新选车、随机抽车购、社会监督部分的规则描述;更新管理机构及各部门职能描述;删除企业自愿提出测评申请的相关内容;删除燃料消耗量附加试验相关的所有内容。

相关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此版本已与全球N-CAP体系全面接轨。

作为第6次改版,2021版C-NCAP规则拟于2022年1月实施。2020年5月15日,征求意见稿发布;8月25日,2021版C-NCAP规则发布。

2021版C-NCAP规则按照“持续保持C-NCAP管理规则的技术先进性,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持续引领中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等原则进行修订。以主动安全为例,新增道路保持系统性能测试、前照灯整车性能测试和三项审核加分项目——车道偏离报警、交通标识识别、盲点检测系统。

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表示,未来,C-NCAP将紧跟智能网联技术步伐,聚焦“大安全“,重点考虑中国化研究,让汽车变得更安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NCAP最新成绩发布 东风日产奇骏获五星级

再珍贵的感情,也拼不过时间的消磨。再铁杆的联盟,也会因为利益而分道扬镳。

如日中天且牢不可破的联盟——中保研-中国汽研体系,成就了目前国内最严格的汽车安全测试标准,但也随即让中国汽研这个偏安于重庆的地方企业进入了越来越多行业内外人士的搜索框。

但这还不够。即便中国汽研拥有C-IASI的半数股份,但哪有全盘掌控C-NCAP的中汽研来得轻松惬意,能够到自己口袋里的银子还得分一半出去,这明显不符合资本家的野望。

入门级安全有C-NCAP,高端级安全有C-IASI,还有什么领域可以让这个专注汽车研发与咨询、测试与评价的企业再插上一脚呢?

i-VISTA智能汽车指数被推向了前台,如果说C-NCAP属于及格考试,C-IASI是满分考试,那么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则属于满分一百的试卷里的附加题,专属于学霸中的学霸,让他们去展示自己在考纲要求之外的能力。

不过说甩开中保研,确实有点儿夸张,毕竟中保研C-IASI第一批碰撞测试是在2018年公布,而从网站上的信息来看,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则在2017年便已发布了体系框架,两者近乎于齐头并进,不过收获的关注度堪称天差地别。

想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号称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但试想一下,咱们以前考试的时候,会考虑学渣有没有及格,但基本不会将目光移向附加题,这毕竟是极为小众的学霸们的玩物嘛。

不过,和此前中保研信息不同,在i-VISTA智能汽车指数首页,很难找到直接跳转中国汽研的链接,这或许说明,中国汽研目前暂时没有太多的底气,将这一指数与自家平台强捆绑。顺便说一下,中国汽研下方直接有跳转中保研C-IASI指数的链接,亲儿子待遇竟然没有养子待遇好……

毕竟,这年头指数千千万,稍许谨慎一点也没错,但比较尴尬的是,在页面下方提供了“i-VISTA自动驾驶仿真数据众包&测试服务云平台”?的,但点击跳转的页面无法正常显示。

回到之前的智能指数上,显示,从2017年就有了年份评级,但如果你真的考虑单纯筛选出2017年的评价数据,事实上是查不到的,一片空白。真正有数据的,还得到2018年,这一年里,一共有25台车参与了评选,但可能是因为疏忽什么其他的原因,当年并没有给出评选中的年度车型。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2019年年度车型即i-VISTA智能汽车指数首次发布的年度车型出现了两台车,威马EX5和长安CS75?PLUS,主要的获胜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搭载了所需测试的所有功能模块——ACC自适应巡航、APS自动泊车、BSD盲区监测、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和LDW车道偏离报警。

同时,它的评分相对来说比较宽泛,有图可见,除未搭载之外,基本上获得两个“加号”即可达到“一般”的评价,三个“加号”即为良好,四个“加号”等同于优秀。同时,2019年可能中国汽研将重心放在了与中保研的合作商,整个一年的测试车型数量大踏步后腿,从2018年的25台减少为15台。加上2020年时间过半后才姗姗来迟的2021年首批车型评测信息,这个在网页上从2017年就有了年份评级的指数,已经完成了45台车的测评工作。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评测的呢?从细则可以看出,首先标准只对于近期上市的量产车,并且,该量产车需要获得超过总销量3000台的数据,才能进入选车范畴内。

同时,它将会选取售价最低的配置进行测试,但同时还要求,搭载AEB、ACC、LDW、BSD、APS系统最多的车型才会列入备选。比如,这次参与测试的就是东风本田INSPIRE(2019款锐·混动2.0L净越版)、上汽通用别克君威(2019款GS28T尊贵型)、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2020款2.0L自动质尊版)、特斯拉Model3(2019款标准续航升级版)、小鹏G3(2020款520智享版)。

这次测试包含了新能源车、传统燃油以及油电混动车,不过考虑到目前传统造车企业特别是低价燃油车一般不会搭载太多的智能设备,长安马自达昂克赛拉没有APS,上汽通用别克君威GS没有LDW,事实上这可能是目前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狂欢的乐园,因为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智能配置搭载在产品上从而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是自主品牌目前用来抗衡合资车企的办法之一,可能在数十年前,自主品牌会在内饰材质上花较大的成本,合资车用硬塑料,那么自主品牌必定是各种搪塑材质包裹,合资用人造革,那么自主必定是真皮送上。而到了2019年前后,则是各种主动安全配置的天下。得益于蓬勃的车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向汽车行业涌入,不夸张地说,在资本和人才投入力度都优于国外品牌的的当下,汽车智能环节咱们国人造车还是可以与欧美日韩对手们掰一掰手腕的。

而且,此次参与测试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也没有BSD和APS,这从另一方面看出了以小鹏、威马为旗帜的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努力。毕竟大家都说,智能配置只是,但同样的价格,有或者没有,那就得另说了。

而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指数是真正的客观独立第三方么?

可能要让人失望了。

首先中国汽研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评测组织,而是一个地方国企,一个上市企业,代码601965,它是一个需要向投资人和股民证明自己盈利能力的盈利性公司,本身的主业是汽车测试、技术咨询和技术改进。

而它旗下的i-VISTA智能汽车指数自然也不例外,在上就可清晰地看到它的合作范围——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想要获得高分,最好在具备过硬实力的基础上,同时租用它旗下的场地和设备进行预先测试,就像科目二考试一样,先熟悉过场地自然胜算更大嘛。

所以,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放在这儿也没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他们道出中国汽车出口的奥秘

易车讯 日前,经中汽中心评测管理中心审核,东风日产奇骏 VC-Turbo 300 CVT 两驱豪华版车型综合得分率为85.0% ,达到C-NCAP“五星级”。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牌 DFL6470VTNM3型多用途乘用车(东风日产牌 ?奇骏 ?VC-Turbo 300 CVT 两驱豪华版 ),已按照C-NCAP(2021版)管理规则完成全部测评项目,经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审核,现公布评价结果:

根据信息显示,车辆在乘员保护方面得分76.578,得分率89.04%;行人保护方面得分10.539,得分率70.26%;主动安全得分56.176,得分率84.0%。

根据各部分得分率乘以各自权重系数后求和结果,该车型综合得分率为85.0% ,达到C-NCAP“五星级”。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深读曝光车内健康“杀手”,中汽测评这么做!

2023年3月30日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汽中心)碰撞试验室,随着一声巨响,一辆红色的试验车顺利完成了正面碰撞。

对于在场的四百多名嘉宾和来自全国的媒体而言,这是难得一见的碰撞试验,但是对于中汽中心碰撞试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讲,这是成立24年来的第20000次碰撞试验。

从“碰撞门”到出口领先

2009年的春天,某中国品牌旗下的一款轿车参加欧洲NCAP碰撞居然只得0星,让中国汽车进军欧洲遭遇“碰撞门”。

然而,十几年后的2022年,中国汽车、新能源汽车出口都交上满意的答卷。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3年3月30日上午,以“智能绿色安全”为主题的2023汽车测评国际峰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对中国汽车近年来发展的成绩做了分析。

闫建来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已经成功进入了欧洲、美国市场。从价格看,中国汽车出口并不是靠倾销的方式进入欧美市场,而是凭借高品质。从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数量看,在欧洲销售的中国品牌达到17个。同时,以纯电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品科技感最强,得到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闫建来认为,中国汽车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汽中心打造了聚焦车辆安全的C-NCAP与考验车辆综合性能的CCRT两项第三方测评规程,满足了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多维追求。

见证中国汽车安全历程

中国汽车之所以从十几年前在欧盟遭遇“碰撞门”到如今的畅销海外。关键原因是在质量技术标准方面达到了领先,在提升中国汽车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安全标准体系方面中汽中心做出了突出贡献。

3月30日下午,中汽中心第20000次碰撞试验前,碰撞试验室成立以来的五位主任介绍了24年来的发展历程。

创业艰辛、薪火相传是碰撞试验室第一任主任刘玉光的真实感悟,他表示:“90年代初,在中汽中心副主任王轩的带领下建成了中国汽车的安全标准体系,1999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碰撞试验室。”

碰撞试验室第二任主任白鹏介绍说:“初创阶段非常辛苦,我们自己画图,自己进行设备开发。2010年,碰撞试验从每年的二三百次上升到近千次,原有的试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于是中汽中心开始建设新的、更大规模的碰撞试验室,就是今天大家所在的场地。这个试验室能够完成更高难度、高精度和更复杂的碰撞试验。”

碰撞试验室第三任主任李向荣介绍说:“我接手碰撞试验数据时,由于当时强制的标准法规碰撞还没有完全实施,碰撞试验室成立前两年只完成了137次试验。然而,2014年我们完成了1100次碰撞试验,2018年完成了超过1808次碰撞试验……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每天在试验室走路最多的记录是6万步,除了吃饭时间,他们不是在试验当中,就是在去试验室的路上。”

碰撞试验室第四任主任张向磊介绍说:“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加入中汽中心,在碰撞试验室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我见证了超过17000次碰撞试验,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由于我们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出口汽车技术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帮助我们国内的汽车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先是获得了东盟NCAP官方实验室授权。而后,在2019年跟西班牙签署了协议,正式开始了欧洲NCAP联合认可试验室的申请流程,尽管受到了疫情全球肆虐的阻挠,但我们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顺利的拿到了欧洲NCAP联合认可官方试验室。”

如今,中汽中心总部的碰撞试验室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了三个公开官方试验室资质,这代表着中汽中心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也意味着中汽中心可以给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更加及时高效和全面的技术服务,帮助中国品牌汽车更好地走出去,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昂阳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

薪火相传新力量启航踏上新征程

当前,在智能化、网联化和电气化的带动下,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占领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的激烈竞争中,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碰撞试验室第五任主任刘磊介绍说:“目前,传统汽车的被动安全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汽车进入电动化时代,让传统安全的保护范畴从对人员的保护拓展到对高压系统的防护。驾驶技术的出现,会影响发生交通事故车内成员的姿态,对传统的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挑战。同时,智能座舱中的零重力座椅,也会影响车内乘客姿态,甚至会颠覆我们现在传统运输系统的防护理念。诸如此类的新技术出现,都给被动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当然也为被动安全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中汽中心碰撞试验室24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汽车安全水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汽中心全体人员对汽车安全的孜孜以求,对技术进步的不懈坚持,帮助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当前,在以低碳化和智能化为两大目标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具备了极大的全球先发优势。正如中汽中心总经理陆梅所说:“为促进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中汽中心始终以‘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建设’为使命,通过独立、公正、专业、开放的第三方汽车测评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汽车消费指南,为提供管理支撑,为行业技术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管学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受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健康环保问题。各大汽车厂商为更好的贴合消费者需求,相继推动开展汽车健康性能技术的研发升级。“健康汽车”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各大车企宣传车型的新热点,特别是强调其车辆搭载的空调滤清器对细颗粒物以及飞沫的过滤效果。

在这里,小编需要提示您的是:除了关注车辆对车外污染物的过滤性能之外,由于车用材料自身挥发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和车内异味引起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您的警惕,因为它对您的身体健康来说是一个切实存在的“杀手”。数据统计,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在选择购置新车时,我们有必要对车内空气质量指标进行足够的重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健康隐患。

如何选择一个车内空气质量优良的健康车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个车内空气优良的车型一般会有两个方案:

第一,以身试“法”,很多人是自己坐进车里用鼻子闻来自测的,新车也许能闻到一些气味,但是更多的污染物是没有味道的。也就是说,即使您闻不到什么刺鼻的气味,也并不能代表车内就不存在污染了。

第二,买市售的甲醛测试仪进行检测。方便、便捷、可量化是其优点。但不同甲醛测试仪质量参差不齐,且测试结果容易受到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的影响,使得结果出现偏差。看似科学的甲醛测试仪也存在“说谎”的可能。

因此,一个专业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来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车型”显得尤为重要。中汽测评旗下CCRT评价项目于2018年起就开始发布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至今已完成57款热销车型的结果发布。

中汽测评如何评价车内空气质量?

中汽测评是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的简称,负责运营管理C-NCAP、CCRT等行业知名测评项目。车内空气质量是CCRT的重要指标,通过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及车内气味来进行。具体测评方式如下:

第一,中汽测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标准中,对样环境、样方法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在正式样之前,车辆在试验舱内打开车门6个小时,充分消除车辆样前车内累计的VOC并且使车内环境与试验舱进行温湿度交换。然后车辆在恒温恒湿的试验舱内密闭静置16个小时进行VOC挥发。在国标规定之外,中汽测评还做了很多工作来保障测评结果的公正、客观与专业。举个例子,所有测评车辆均是测评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在4S店购置的新车。同时,为消除由于车辆下线时间不同对VOC浓度产生的影响,测试时间同一规定在新车下线28-33天。

第二,测评污染物种类多。除了消费者熟知的甲醛外,中汽测评还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污染物进行测试评价。测评的8种污染物中,苯和甲醛已被国际癌症组织列为致癌物,毒性较大。考虑到不同污染物对消费者健康影响不同,在得分评价模型里提高了甲醛和苯两个污染物的分值权重。

第三,测试场景丰富,贴合消费者实际用车状态。在刚才提到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中只规定了测量常温(25℃±1℃)状态下VOC挥发情况,可是夏天高温状态下,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确是消费者更为关注。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在常温VOC的基础上,增加高温VOC测试评价场景,利用光照灯(400W±50W)模拟太阳光照4小时,最后半小时样。车内温度可以到达45℃左右。

第四,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更准确。刚才讲到的前三点全是基于客观试验测试来判定车内空气质量优劣。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中还有一项主观的项目——车内气味。车内气味泛指车内各种气味的总称,大部分气味来自于车辆使用的黏合剂、塑料、皮革、橡胶、辅料和装饰材料等。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虽说是主观评价项目,但对评价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气味评价员培训合格证书”。5位持证的专业嗅辨员对车内气味依次进行精准评级。在专业嗅辨员评价车内气味之外,中汽测评还组织专业调研团队对该车型的400位真实用户进行气味舒适性调研。从专业工程师和普通消费者两个维度开展车内气味的评价。

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试验做完了如何将试验结果转化为车型之间横向对比的具体得分。中汽测评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摸底600余款整车数据制定评分体系。测评车辆满足国家标准是前提,在前提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可以说,中汽测评的车内空气质量评分体系可是相当严格的。举个例子,国家现行标准里甲醛浓度限值0.1mg/m3,某车型甲醛测量值恰好为0.1mg/m3,那它在中汽测评体系中甲醛这项只能得零分,如果要想在这一项得满分,测量值需低于0.01mg/m3;0.01-0.1mg/m3之间是梯次给分。

写在最后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车内VOC是一直存在的,车内空气质量得分较高的车型也只是说明其浓度低,但不是没有。因此,我们在长时间开车或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勤开窗通风,在冬天天冷的的情况下开启外循环模式,来降低车内不断积累的污染物浓度。刚买来的新车尤其要这么做。

后疫情时代,汽车的健康性能必然受到大家更广泛的关注。中汽测评将持续通过更专业、更贴合消费者用车场景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参考。预告一下,我们后期将为大家解读已测评热门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