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新闻最新消息_小米汽车最新消息图片

tamoadmin 2024-08-29
1.小米:但凡说小米要造车,都是新闻2.小米要联手比亚迪造车?官方回应:的,是谣言!你们怎么看?近日,许多平台纷纷爆料称,小米要和比亚迪一起造车啦!长久以来,传

1.小米:但凡说小米要造车,都是新闻

2.小米要联手比亚迪造车?官方回应:的,是谣言!你们怎么看?

小米汽车新闻最新消息_小米汽车最新消息图片

近日,许多平台纷纷爆料称,小米要和比亚迪一起造车啦!长久以来,传言小米要造车这一件事从未停息过,而在前几天更有网友爆料称,这次小米要来真的了,和比亚迪联合造车,连名称、价格和概念图都发布了——青悦S1,敞篷跑车,起售价84999元起,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等等。真的是这样吗?

可能再次让许多网友失望,这次的消息还是的!针对此次造谣,最先出来澄清的是@成都王化,并且小米官方@小米品牌安全?在第一时间转发,确认此次为造谣。

紧随其后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徐洁云?发微博表态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徐洁云就已经在微博说过小米不会造车。这么多官方的回应,铁定这次的“造车”是个谣言了。那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次的网友们再次热血沸腾,导致谣言满天飞呢?

来自微博@雷总的小比心

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张图——12月11日的“比亚迪&小米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比亚迪电子惠州园区正式落成,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和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参与揭牌仪式。其实,小米一直以来作为一家主打电子产品和只能产品公司,跟比亚迪合作似乎是和智能设备或者智联网等可能性更大,要造车的话似乎还不太可能。

网传“青悦S1”渲染图

其实,小米进军汽车界这件事,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疑点的,比如渲染图的真、首推的第一款车型等等,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克莱斯勒200?敞篷版(来源:汽车之家)

传谣者往往就是利用大家不太了解的一款车,加以渲染得到的效果图,改个名字为“青悦S1”就轻易骗过了许多人。其实,这款车实则是克莱斯勒200的敞篷版,目前已经停产了,市面上也基本没怎么见到过。那么今天买买君就告诉大家,这真的不是“青悦S1”,那个渲染图是的!

零跑T03

就网传概念图“青悦S1”这一款敞篷式跑车来看,以小米一贯行事作风,若它真想造出年轻人第一台车,选择推出这样一款实用性较低的敞篷跑车显然不可能。真要想造,8万多的价位为什么不推出一款实用性较高的紧凑型SUV呢?或者是类似于零跑T03这样一款5.98万起步的微型电动车呢?显然,从实用性来讲这也是个谣言。

所谓隔行如隔山,想要跨行业进军汽车市场,除了办理汽车生产资质极难之外,小米既没有汽车研发技术,又没有与汽车厂商合作或收购,其投入成本之高、技术难度之大一目了然了。在这件事上也不是没有先例:?Dyson戴森作为一家国际高端家电设计制造公司,背后的资金非常雄厚,曾经甚至投资200多亿进军汽车领域,但最后还是寥寥收场。

小鹏汽车?P7?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小米其实和小鹏汽车的关系其实还不错的。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曾在小鹏汽车C轮融资时进行了投资,且表示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互通方面,已经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再比如格力集团与威马汽车的合作,是为了推进带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向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自己造车。

换言之,我们不难猜测,此次小米和比亚迪的合作,或许也只是与电子设备和智能联网等领域的研发相关,与造车无关。

不信谣,不传谣,是作为一个合格网民的基本素质。当然,最可恶的还是造谣者,居然连蓝天、概念图、售价都编得出来,实在“令人佩服”。其实现在国内汽车自主研发技术越来越高,成本相对以前低了不少,价格从3万到30万的车已经数不胜数,年轻人若真想买一台车,选择面可是非常大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但凡说小米要造车,都是新闻

小米科技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消息引起了大众的讨论。而小米被强制执行的标的仅仅为3万元,所以这件事也被很多网友调侃说小米忙着造车,以至于连这三万块的罚款也忘记交了。甚至有人认为此举会对小米造车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个人了为这个事情对于小米来说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小米汽车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个强制执行不会影响到小米的造车。首先是因为这件事影响很小。虽然说小米因为侵权而被罚了款,但是由于这个案件本来就是一个小案件,并不会掀起多大的浪,对于小米公司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其次,和小米造车没有关系。小米此次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和小米造车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件事的发生甚至远远早于小米的造车,所以对小米造车基本没有影响;最后,小米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到造车。小米为造车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小米对于造成是非常认真的,所以说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到小米的造车。

一、这件事情影响很小。

小米因为侵权被罚款三万多元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事情,这样的事情甚至不会对小米公司产生影响,更不会对小米刚成立的造车项目产生影响,这件事对于小米的影响非常有限。

二、和小米造车没有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米被罚三万多元的侵权发生的时间是远远早于造车的,所以说小米的造车和这个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件事情当然也不会对小米造车产生影响。

三、造车小米是认真的。

换个角度来说,小米已经为造车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了充足的准备,小米对于造车是非常认真的,小米不会让任何事情影响到自己的造车进程,毕竟小米汽车的是非常受人期待的。

小米要联手比亚迪造车?官方回应:的,是谣言!你们怎么看?

最近几天,相信不少网友都在网上看到过小米要造车的新闻,还有相关渲染图曝光,84999元的价格确实让不少网友心动。但最近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针对此事于社交媒体上进行辟谣,说明小米并没有造车,随后小米许多相关社交媒体账号也对此事进行说明补充。

回顾:前几天,三张带有小米LOGO的在网上流传,主题为“小米蓝天”,还“感谢比亚迪提供平台赞助”,车名为“青悦S1”,价格为“84999元”,虽然图确实很有小米的风格,但有部分细心网友发现,渲染图上的车型其实是以以往的车型渲染而成,有说是蓝旗亚Flia或克莱斯勒200?Cabrio。

在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进行辟谣后,小米品牌安全官方账号和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均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辟谣,徐洁云更是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

其实此前关于小米造车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了,雷军也多次出面进行辟谣,最接近造车的一次在今年6月,车是有卖,不过卖的是电动遥控车罢了。

(图/文:皆电?罗顺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是一家不会让人陌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主打"性价比"、定价亲民的小米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小米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圈,推出各类小米家居、小米家电,穿戴设备等等,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而在前段时间,还有新闻说小米将要涉足汽车领域,将要联手比亚迪打造一款"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从网上曝光的信息来看,小米进军造车市场很像是真的,不仅有"小米蓝天"这样的概念方针,甚至还公布车辆的外观、以及"青悦S1"这样的命名。但是实际上,小米进军汽车市场只是一个谣言,据了解,小米相关人员表示"没听说过公司要造车,之前已经否认过造车";并且小米品牌安全的官方认证微博,也在微博上转发了小米没有造车的微博,否认了和比亚迪合作造车这个谣言。甚至小米的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还发微博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

而比亚迪方面也一样否认了这个谣言,官方回应比亚迪并未与小米生产该款车型,并在"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回应,表示比亚迪已经开始依法取证,后续将会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声誉。这对于广大吃瓜网友来说,无疑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因为很多网友都希望能看到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和比亚迪这样的传统车企合作,擦出合作的结晶。

事实上,其实国内有不少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比如说腾讯、阿里巴巴就进军车联网领域,所打造的车联网目前已经搭载在很多量产车型上。再比如说刚刚提到的比亚迪,它就和打车平台滴滴有所合作,在11月16日共同发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款车型将会在长沙进行试运营,而后推广到全国。同时,在这款定制的D1身上,还有很多针对"滴滴打车"做出的优化,比如说乘客可以用滴滴APP提前调节D1车内的空调温度、风量等;再比如说方向盘上有专属的"滴滴"按键,让车主不再需要在行驶中利用手机去接单。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想一下,如果小米真的和比亚迪合作,那么此前宣传图中出现的"青悦S1",或许真的能实现。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青悦S1的定价是84999元,而且将会用纯电后驱、搭载三相感应电动机,最大功率310kW、并配备有液冷技术。这些属性组合在一起,恰恰符合小米一直以来坚持的"性价比"标签。而比亚迪则则在电动车领域表现突出,今年更是推出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拥有605公里的综合续航、最.9秒的零百加速。同时比亚迪汉EV还得到很多知名企业家的认可,像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都是比亚迪汉EV的车主。

总之,虽然说小米目前没有造车,也没有和比亚迪进行相关的合作,但是小米联手比亚迪却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情。一方面,传统车企牵手互联网企业已经有很多先例存在,也证明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小米和比亚迪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强者,无论是技术底蕴、潜在用户都表现不错,两者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因此,如果小米和比亚迪真的能携手造车,恐怕得圈粉一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