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汽车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测评

文章内容

苹果牌汽车icar_苹果牌汽车图片

ysladmin 2024-06-20
苹果牌汽车icar_苹果牌汽车图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苹果牌汽车icar”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苹果汽车要来了!明年9月
苹果牌汽车icar_苹果牌汽车图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苹果牌汽车icar”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苹果汽车要来了!明年9月发布

2.“理工男精神”的奇瑞,如何布局新能源赛道?

3.苹果造车计划提前,“钢铁侠”马斯克猛爆料,库克被打脸!

苹果牌汽车icar_苹果牌汽车图片

苹果汽车要来了!明年9月发布

       12月21日消息,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Car?将在明年?9?月发布,相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

       报道称,供应链正准备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苹果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因应AppleCar?备货需求,和大、贸联等大厂已全面爆单。

       此外,苹果目前正在对全新的汽车产品进行测试,据称苹果在加州已经秘密上路测试了数十辆原型车。而据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苹果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计划于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

       未造车一直努力着

       其实,早在2007年,乔布斯就曾会晤时任大众集团CEO马丁·文德恩,讨论一款名为“iCar”的产品。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苹果却始终处于战略不定的状态。

       2010年,苹果收购了车载激光雷达3D绘图初创公司3CTechnologies。

       2013年,苹果在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WWDC)上正式推出了“iOSin?the?Car”车载系统(后更名为CarPlay)。

       在2014年,苹果开始首次设计汽车,并将其称为“泰坦计划”(Project?Titan)。然而,在泰坦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进展并不顺利。

       2018年,曾任特斯拉工程部高级副总裁的道格·菲尔德(Doug?Field)重返苹果公司,接手了汽车项目,才让泰坦计划得以继续。

       2019年,苹果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落子明显加快,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大量获批,专利覆盖广泛。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2020年WWDC上,汽车作为苹果未来商业版图的重要环节也开始占据更多篇幅,会上介绍了电动车导航、CarPlay系统、手机钥匙三大新功能。

       虽然目前苹果尚未公开承认正在开发AppleCar,但市场认为一切皆有可能。

       准备充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

       其中,苹果智能驾驶系统专利占比从2016年22%上升至2019年41%;车辆硬件创新设计专利占比由2016年11%增长到2019年37%。

       此外,苹果最大的核心武器要属芯片。苹果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也不受制于供应商,能更快地提高芯片性能。最为关键的一点,苹果可以用手机巨大的出货量,摊薄汽车芯片高昂的研发成本,并以高性价比超越NVIDIA和Mobileye,当然也可以轻松碾压特斯拉。

       2020年11月,苹果正式发布自研芯片M1。这颗M1芯片是苹果从手机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的重要标志。据悉,这颗芯片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于汽车座舱和无人驾驶。同时,苹果也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团队,将来大概率也会推出5G?V2X芯片。

       在电池方面,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正在研发一种新的电池,这种电池技术依赖于“单体”?设计,通过不将其分成离散的电池单元,可以将更多容量装配到整个电池单元中,从而实现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

       总结,如此强大的公司想要完成一项造车任务并非难事,大家的焦点只是在如何创新,如何像iPhone那样真正引爆整个市场。传统车企尾大不掉,特斯拉靠电动技术弯道超车;那特斯拉力有未逮之处,苹果也能一举突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工男精神”的奇瑞,如何布局新能源赛道?

       开门见山,关于苹果造车,笔者有以下三点判断可与各位分享、探讨:

       不可尽信iCar明年9月能顺利发布

       不用费心猜测iCar的神秘面容

       不必怀疑iCar的智能化实力

       云里雾里的苹果造车项目Titan,终于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同行那里“拨云见日”了。

       12月21日中国台湾地区核心财经媒体《經濟日報》发布新闻,称苹果将在2021年9月发布Apple?Car——这比行业的普遍预测要提前了两三年。

       证据确凿否?

       别尽信?明年能见

       在众友媒情绪高涨地跟进这一爆炸性新闻后,《白话EV》将苹果汽车明年发布的“证据”进行了严密梳理,高度浓缩成了以下三点:

       第一,从制动器(和大)到充电器(贸联-KY),从电机(富田)到继电器(和勤),特斯拉在台湾地区的主要供应商均已被苹果公司通知:赶紧扩产,明年开干!

       第二,苹果御用合作商富士康在今年早些时候有所“异动”,其母公司鸿海精密联手裕隆,冷不丁的放出狠话,说要用5-7年时间里拿下电动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

       第三,奉行“标准品策略”是苹果亘古不变的作风,这一点在iPhone?11不推5G机型,生扛到今年iPhone?12才实现5G的实例面前显得毋庸置疑;但在汽车新四化一浪比一浪高的当下,自动驾驶技术加身的数字网联化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标准品”级商品,而非噱头,所以苹果突然着急起来,听着就真真儿的!

       但是,并不可尽信iCar明年9月能顺利发布!理由也有三:

       第一,实车验证时间过于紧迫。

       暂且相信这位“不愿具名的供应商高层”所言属实,并且相信清一色的“特斯拉系”供应商凭借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有能力在极短时间内扩产开干,为苹果匹配相应的技术与产能,但造车终究要秉持实车出来必须先做可靠性验证的“行规”。

       赵本山所言极是:“走两步儿,没病走两步儿!”而苹果汽车要走的可绝对不止“两步儿”,而是百万公里级的严格验证,不到1年的时间显然不太够用。

       第二,产能之谜待解。

       造车不比产手机,大工厂该建还是要建的——图里的是库比蒂诺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一个“绝密地点”,其实就是Titan的研发中心。在那儿研发没问题,但这种建筑物里绝对没法儿批量造车。

       虽然“千人团队稳定多年”“业界精英挖角荟萃”“自动驾驶专利不断”,这些都能作为Titan项目有条不紊进行的实锤证据,但即便是马斯克也要为Model?3“产能地狱”焦急地睡车间地板监工,催着“帐篷”工厂赶紧建起来,倒真是没见库克对造车业务的产能有何动作。

       当然,您要说苹果最擅长保密工作,掩人耳目地把一座拔地而起的汽车工厂变透明,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第三,造车经验不足,极有可能跳票。

       造车新势力跳票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连续跳票直到“跳消失”,什么游侠、FF、博郡之类,例子实在多到懒得一一列举。它们或许是死在钱眼儿里,但苹果不缺钱;不仅不缺钱,更不缺人才和技术实力,但经验终归还是缺乏的。

       说白了,您可以信iCar明年9月发布,但2022年批量交付这道门槛儿,特斯拉、蔚来们当年有多难迈过去,相信苹果汽车也并不比前辈们轻松多少。

       别猜测?车长啥样

       即便是手机这种“功能强悍>外观设计”的电子产品,果粉也往往会在秋季发布会后纷纷吐槽,什么刘海屏、强迫症之类的,可见“颜值即正义”的理念在各种产品上同等适用。

       于是,自2014年苹果爆出Titan造车计划后,各种iCar假想图层出不穷……

       当然,对于苹果这样一个“视保密如生命”的公司而言,上面这些“网图”实在是毫无意义——你永远不要怀疑那些擅长颠覆行业的头部公司,他们的脑洞绝对比网友要刁钻深邃!

       最经典的案例,当属特斯拉Cybertruck。

       在2019年11月22日之前,基于马斯克对特斯拉皮卡设计的“夸张”描述,网络上流传了不少“夸张”的Cybertruck臆想图。

       然而,在2019年11月22日见证了Cybertruck实车之后,网友只能惊呼“我们还是太年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费尽心思去想象iCar的面容,满怀期待即可。

       别怀疑?硬核实力

       长啥样儿倒还真是其次,毕竟雇来一两位NB设计师就能搞定,真正值得期待的,是iCar硬核的内在数字化实力。

       虽然笔者对iCar的认知程度和各位看官保持完全一致(就是啥也不知道),但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分析预测,咱真的是一点儿不必怀疑iCar的智能化水准。

       第一,梳理时间。

       当大家都以为苹果造车计划的初始面貌是2014年启动的Titan之时,不得不补充一句,早在2007年,乔布斯就将公司名称Apple?Computer更名为Apple,这是苹果公司业务范围拓展野心的起点,而乔布斯生前对汽车业务表现出的强烈兴趣,也是苹果汽车业务的重要铺垫。

       2014年的苹果官方发言人对Titan项目的获批慷慨激昂,简单粗暴地来了一句“给特斯拉迎头一击”,但这句豪言壮语也是6年以来的唯一一句“官方发声”。苹果对造车业务谨慎且持续的缄默,与一众造车新势力的高调形成鲜明反差,这也无数次令外界生疑:苹果汽车是不是“黄了”?但你细品,早些年就有1万亿美金的市值,250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跟造车新势力的“嗷嗷待哺”完全不同,人家苹果“不差钱”,不需要用PPT吸引投资人,所以“闷头造车不言语”一点儿不稀奇。

       深谙新车研发周期的人有个共识,用48-60个月研发一款新车,是合理的周期。对于苹果这种“新造车”+“技术控”+“颠覆派”的厂商来说,再多加几年周期也是完全合理的——如此计算,选择2021年发布iCar,绝对是符合苹果首款车型研发周期的。

       第二,人才深度。

       雄厚的资金储备最容易换来的就是人才矩阵。所以6年以来,关于苹果造车人才的新闻不曾中断。

       在高层端,特斯拉是苹果最重要的“挖角”对象。

       2018年,道格·菲尔德在负责特斯拉Model?3开发工作5年后,重返苹果,加入Titan团队,并主持工作。他同时兼具电动平衡车(Segway)、智能硬件(苹果Mac硬件工程)、传统汽车研发(福特汽车)、智能机器人(DEKA)、新能源电动汽车(特斯拉)等领域丰富而珍贵的从业经验。前阵子已在苹果公司光荣退休,iCar则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后的作品。

       前特斯拉汽车工程前副总裁克里斯?波利特加盟苹果,他曾是阿斯顿马丁的首席工程师,暗示苹果的计划可能是推出高端汽车。

       前特斯拉机械工程经理大卫尼尔森,前高级动力总成测试工程师约翰·爱尔兰,前特斯拉招聘人员劳伦·奇米尼拉,也相继加入苹果公司。

       但绝不仅仅是特斯拉被挖。电池公司A123,英伟达,MissionMotors,Here地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众多主机厂,都是苹果挖人的对象。

       在规模端,屈指可数的三条新闻就已证明Titan团队超乎外界想象的极速扩张。

       2014年,“目前已组成数百人的研究团队”。

       2016年,库克“叫停”造车项目的烟雾弹时,“千人团队将转向专攻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7月7?日,跳槽小鹏汽车的苹果前员工张晓浪因涉嫌窃密,被FBI逮捕。而在随后的司法程序中,苹果被迫提供了相关部门的员工数量,“整体员工13.5万人,专攻汽车相关业务的研发人员5000人”。

       数百、千人、5000人,几何倍增长的团队规模,再次印证着苹果对造车业务的认真。

       第三,专利积累。

       即便再怎么藏着掖着,iCar的秘密也会被必须公开的专利申请信息泄露出去。

       仅仅2020年一年,苹果便已申请成功近百项汽车相关专利。多了不列,就简单拿出来三个例子:

       1、“乘员安全系统”:在车辆碰撞时,避免车内面对面乘坐的两名乘客相撞的系统。

       2、“车窗调节系统”:乘员可调节车窗的颜色、反射率,亦可调整其进入“雾面”模式。

       3、“自动对准充电设备”:车辆可自行靠近充电桩,桩车进入对接状态完全智能自动化。

       惊艳度极高的专利多如牛毛,这也让iCar的值得期待指数高高在上。只期待众多已经申报专利成功的黑科技能实装率高一点,再高一点!

       第四,路测数据。

       只要想实现自动驾驶,路测数据的原始积累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苹果虽然没有实车,却早已将自动驾驶车辆驶上道路。

       根据2017年苹果获得美国路测自动驾驶牌照后当地媒体曝光的照片来看,代替苹果上路的是雷克萨斯RX450h,其车队规模时有扩张。在近期的报道中,苹果路测车队中已有70辆车。

       根据去年曝光的数据来看,苹果的成绩是路测总里程达到7544英里(约合1.2万公里),70辆路测车辆的MPD(Miles?Per?Disengagement,衡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水平”最直观的指标)为117.88英里(约合189.7公里)。

       当然,受制于尚未批量交付商品实车用于积累路测数据,苹果或许与头部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路测长度勉强持平,但MPD水准远远落后于Waymo等技术大牛,路测长度也只有特斯拉百万分之一。

       第五,进化能力。

       数据积累落后,但苹果毕竟是软件迭代和系统生态的始祖,OTA概念不也是汽车圈集体从手机界“偷师”来的神技吗?

       所以,iCar的数字化功能中,最值得期待的当属其进化能力。

       或许,在iCar发布后,此前更偏向于系统和生态更迭的春季发布会和WWDC将会拥有更高关注度(某种意义上系统迭代相当于汽车的年型款更新);而苹果公司最看重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将不再重度依赖于新款iPhone产品的市场表现;另外,iCar版块的加入,也必将让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的时长加倍,且重头戏发生偏移。

       不可否认,业界对苹果产品迭代进化实力出众的认知是一致的,而此等优势从电子产品无缝移植至汽车产品中已成定论,这也是苹果在推出第一款汽车产品时就直接拥有强悍品牌力的重要基石。

       把戴森造车熬黄了,把贾跃亭熬成老赖了,把Titan项目总负责人都给熬退休了,苹果造车是有多能熬啊——当然,苹果造车有多能熬,就有多么值得期待!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尽快把iCar实车请到《白话EV》来做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苹果造车计划提前,“钢铁侠”马斯克猛爆料,库克被打脸!

       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奇瑞在全新的赛道起步并无身位优势,但凭借“理工男”的强项也有代码和电流的思路,执着追求技术的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也初步建立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理工男精神”是外界对奇瑞的评价,也是奇瑞自我定义,以往我们会说奇瑞“理工男”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汽油,在未来全面新能源化的局面越来越明朗时,奇瑞的解题思路是无论是代码还是电流,也是“理工男”的标签。

       在2023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奇瑞从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多个维度,描绘了奇瑞集团拥抱新能源的蓝图。

专注新能源的iCAR

       在目前奇瑞、捷途、星途的矩阵之外,奇瑞将会带来一个专注于新能源的新品牌iCAR。这个苹果风格的品牌名很清晰的阐明了这个品牌的愿景——不止于车。

       在奇瑞的定义里,iCAR锚定自主、自创、自由的年轻人,致力于全场景智能研发,切实帮助用户解决车内、车外、乃至延展到生活中的场景需求,打造最懂用户的第三移动出行空间,建设用户型的组织和直面用户的流程体系,围绕用户选车、购车、出行、补能等全场景用车体验,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我们的解读是,iCAR不止是一个汽车品牌,在用户拥车的全体验环节中,都会有iCAR风格的服务,直营、聚焦用户场景会是这个新品牌的标签。

       当然,关于iCAR这个新品牌,我们也有一些通过发布会没有得到答案的地方——目前奇瑞旗下的纯电动车产品如QQ冰激凌等,是否会归于iCAR品牌?iCAR品牌是否已经已经有清晰的产品规划?另外,有了上汽R品牌的例子,纯英文的品牌名视乎在实际推向终端的时候会有工商方面的问题,所以很“苹果”的iCAR听上去很酷,但它是否需要一个中文名,才能顺利拿到“准生证”?

星纪元STERRA——高端出海

       除了新品牌iCAR,在目前奇瑞集团高端品牌星途下将新增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星纪元品牌中大型电动轿车 STERRA ES和中大型电动SUV STERRA ET实车在发布会上也进行了简单的亮相。奇瑞对于星纪元STERRA的规划和期待是将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布局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并同步进入欧盟,继续打造星途打中国高端自主品牌的形象。

       从产品规划来看,星纪元STERRA倒是很接近一个独立品牌,但有着星途目前在海外市场的基础,如果更看重“出海”的意义,有现有的渠道和用户口碑,在海外的拓展肯定会更顺利一点。但从产品规划来看星纪元STERRA想在“全赛道”发力,是不是反而更适合用iCAR的战略?毕竟“新势力”电动车更有着先天的口碑。

“理工男”的核心,还是技术输出

       奇瑞此次发布的新品牌和新产品,都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上线时间表”。而将推出基于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技术的全新混动车型则是真的准备好了。奇瑞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由电混专用发动机、电混专用变速箱、电混专用电池管理系统构成。其中1.5TGDI 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功率115kW,最大扭矩220N·m;三挡超级电混DHT变速箱,在“双电机驱动+3挡DHT”模式的赋能下,其最高传动效率>97.6%。星途瑶光、奇瑞瑞虎 9、TJ-1 以及捷途旅行者将是首批搭载C-DM技术的奇瑞集团车型。

       除了全新混动技术,奇瑞集团在2023年还将在技术层面带来火星架构下的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和支持以上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等135项新技术,其中包括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 CHERY-OS、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

       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局中,全球汽车版图正在重塑,电动化大势不可逆转。坦诚的讲,奇瑞在全新的赛道起步并无身位优势,但凭借“理工男”的强项也有代码和电流的思路,执着追求技术的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也初步建立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司机的自我修养,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都是造车,马斯克用实力“打脸”库克。

       苹果造车计划提前,Apple?Car即将发布

       早在“乐视时代”,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就涌入到了造车这个行列。如今,苹果也依托Apple?Car,顺利进军。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计划在2024年投产。同时,苹果公司首款Apple?Car将于明年9月发布,比其原先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时间。

       另有媒体据报道称,多家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被纳入苹果首批供应链,其中包括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几家大型企业。由于AppleCar?的备货需求,齿轮供应商和大工业、线束生产商贸联-KY等零部件企业已全面爆单。

       参考当前iPhone的生产计划,目前还不清楚哪家公司将帮助组装苹果品牌的汽车,但知情人士预计,该公司将依赖制造合作伙伴来制造汽车。

       这一点,与国内的汽车企业代工颇有些类似,比如蔚来的代工厂是江淮,小鹏汽车的代工厂为海马。

       事实上,早在12月9日,苹果公司的自动驾驶就有消息在坊间流传。有消息称,台积电和苹果正在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技术,并正在谈判供应链协议,以在两家公司之间供应汽车电子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造车,这一次是玩真的。

       一波三折,苹果“造车梦”不止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苹果早在iPhone4诞生之前,就有过造车的想法,而那时的掌门人还是“乔教主”乔布斯。

       不过由于产品战略上的倾向,最终苹果还是将重心放在了iPhone的研发上。

       此前,有内部消息爆料,在iPhone系列手机大获全胜的时候,乔布斯还与时任大众集团CEO马丁·文德恩见了面,讨论一款名为“iCar”的产品。随后,也与汽车设计师布莱恩·汤普森进行了单独约谈。

       换言之,如果乔布斯依然在世,那苹果的造车项目或早已开始。

       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2014年,代号为“Project?Titan(泰坦计划)”的苹果iCar“造车”项目被曝光,苹果表示希望打造一款完全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

       2015年,苹果申请注册了三个与苹果汽车有关的网络域名:apple.car、apple.cars和apple.auto。

       与此同时,苹果还从克莱斯勒、特斯拉、大众,通用以及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Tata?Motors”等多家车企挖走了大量核心员工,最多时,苹果曾经有5000多名员工从事泰坦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挖墙脚”,甚至还直接导致了美国电动摩托初创企业“Mission?Motors”的破产。

       然而,对于何谓“颠覆行业的汽车”,苹果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2016年1月,整车制造的支持者、原泰坦计划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宣布从苹果离职,泰坦计划也因此搁置,此后还传出“泰坦计划”裁员的消息。

       同年7月,退休4年的前苹果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重返公司,并接手泰坦计划。同时,苹果汽车底层技术的研发路线也被设计出来了,当时,鲍勃·曼斯菲尔德的路线图,还深受库克认可。

       然而,虽然苹果造车计划已经敲定,但泰坦计划的推进,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外界想了解苹果造车的信息,也只能从官网的信息为数不多的信息着手。

       与车企提供整车的界面不同的是,苹果公司发布更多的还是品牌在汽车领域的专利。

       除了车载系统、自动驾驶等汽车智能化相关专利,还包括电动机、悬挂系统、灯光、车辆导航等方面。在这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便是苹果的CarPlay车载系统。

       此次,“Apple?Car”即将正式投产下线的消息,虽然实中带虚,但外界更宁愿相信这是一则“真新闻”。

       “挖苦”库克,马斯克推特猛爆料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12月22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透露,“在Model?3项目最黑暗的日子里,我曾试图找到蒂姆·库克,讨论苹果收购特斯拉的可能性(以我们当前市值的十分之一),他拒绝参加会议。”

       就目前来看,苹果公司发言人拒绝就马斯克的言论置评。不过,忽略了一家市值6000多亿美元的企业,着实有些“打脸”的味道。

       2017年,特斯拉Model?3身处产能爬坡期,需要大量烧钱。据悉,马斯克当时曾对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员工表示,公司将面临长达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生产地狱”期。

       此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为了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他每天都睡在工厂中。直到2018年,特斯拉才从困境中走出。

       如今,特斯拉也用自己的市值证明了自己。2017年以来,苹果和特斯拉的股票均迎来了大幅上涨,相比苹果,特斯拉的涨幅更大,达到了14倍,虽然体量不到苹果的三分之一。

       随着苹果造车更多信息的放出,两者的市值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本周,苹果股价攀升,而特斯拉的股价则出现下滑,原因不难理解,外界认为苹果造车,会与特斯拉展开正面竞争。

       事实上,马斯克不喜欢苹果,这从来不是秘密。在早前的采访中,马斯克不但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和乔布斯相提并论,更反感媒体给他冠上“乔布斯接班人”的称谓。

       时间回到2015年,马斯克曾经对媒体公开嘲讽说,“苹果只能招我们不要的人,我们把苹果戏称为’特斯拉坟墓’(Tesla?Graveyard)。”

       尽管表面上对苹果各种公开贬低,但对于马斯克而言,特斯拉在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传统车企巨头,而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苹果。

       随着苹果造车计划的进一步曝光,特斯拉与苹果的“冲突”必然再次加大。

       写在后面的话

       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在造车这条道路上,苹果最终还是“活成了”特斯拉。当然,造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PPT文案”,更多的还需技术与设计上的突破。未来苹果是否可以超越特斯拉,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苹果牌汽车icar”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苹果牌汽车icar”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